第四:泰阿=太阿 軟劍。
楚國的都城已被晉國的兵馬圍困了三年。晉國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國的鎮國之寶:太阿劍。
世人都說,太阿劍是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但是兩位大師卻不這樣認為,說太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隻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於天地之間,隻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
晉國當時最為強大,晉王當然認為自己最有資格得到這把寶劍,但是事與願違,此劍卻在弱小的楚國鑄成。
出劍之時,劍身果然天然鐫刻篆體“太阿”二字,可見歐冶、幹將所言不虛。晉王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向楚王索劍,楚王拒絕,於是晉王出兵伐楚,預以索劍為名借機滅掉楚國。
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並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裏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
這一天,晉國派來使者,發出最後通牒:如再不交劍,明天將攻陷此城,到時玉石俱焚! 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
如果城破,自己將用此劍自刎,然後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大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太阿劍永留楚國。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隻見城外晉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滅危險。
晉國兵馬開始攻城,呐喊聲如同山呼海嘯,城破在即。楚王雙手捧劍,長歎一聲:“太阿劍啊,太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於是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
匪夷所思的奇跡出現城外霎時飛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仆地,流血千裏,全軍覆沒……
這件事情過後,楚王召來國中智者風胡子,問道:“太阿劍為何會有如此之威?”
風胡子對道:“太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而內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處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內心之威的卓越表現,正是大王的內心之威激發出太阿劍的劍氣之威啊!” 見於《越絕書》。
第三:赤霄銅劍。
秦朝時,有這樣一個沒有出息、渾身都是毛病的青年。
他懶,從來不幹家裏的農活。
他好酒,常常醉成一灘爛泥。他好色,見著漂亮姑娘就邁不開腿。他沒有禮貌,對官對民都大大咧咧。最可氣的是他好撒謊,好吹牛。 他經常讓人看他左腿上的七十二個黑痣,不說這是皮膚病而說是天相圖。
他經常遙望鹹陽,搖頭歎氣:“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他撒謊越來越離譜。 他不知從哪兒弄來一根生鏽的鐵棍,告訴鄉裏人說這是一把從南山仙人那裏得來的寶劍,名字叫:赤霄。
他把它奉為至寶,整日“劍”不離身。 他還說自己不是人而是天上的一條赤龍。
他的牛越吹越大,他說他早就認識始皇帝,說始皇帝是白龍。
還說始皇帝不如他,因為他是法力更高的赤龍,他將來要取而代之也做皇帝。
他還說他知道始皇帝的元氣已化為一條白蛇,最近一段時間正在豐西澤附近遊弋。
他說他要斬去這條白蛇,邊說還邊用撿來的鐵棍比劃了一下。 人們都把他的話當笑話、大話,沒有人相信。
可是,在一個晚上,一切都變了。 這天晚上,鄉裏幾十個結伴去縣裏學徒做工的青年走到了豐西澤,這個青年也在其中,但不是去做工而是湊熱鬧,一邊走一邊掏出酒壺喝酒。這幫人走到豐西澤時停住了腳步。
說來也怪,最近去縣城學徒做工的人經常有人莫名其妙地消失在豐西澤附近,所以為保險起見,大家派了一個身手敏捷的青年先走幾步前去打探。 過了一會兒,探子嚇得麵無人色地逃了回來,說他走一段路聞到前麵隱隱有腥氣,於是爬上一棵大樹瞭望,看見一條碩大的凶惡的白蛇正擋在道路中間,象在等待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