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序章 往事如歌(下的下)(1 / 2)

成嘉與潘崇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楚王侶一直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在他對敢於站出來支持潘崇的幾個人有了一點興趣。

誰忠誰奸,誰在朝中的影響力有多大,誰與誰是一黨。內心當中有了一些認識。往往在這大是大非之時才可以看出這些問題。

成嘉在王上麵前拂袖而去,說明他與潘崇的矛盾已經沒有辦法再調和了。他倆是國這根本,他們之間的矛盾對楚國來說是一大隱疾。很多朝臣都麵露憂色。如果王上再不站出來。楚國稱霸隻是一個夢想。也許還會把楚國拉入到一個深淵。

他們都在等待著楚王侶說一句公道話。誰知楚王侶打了一個哈欠,站了起來說道:“眾卿家,散了吧。”說完他就起身回宮。

大臣們都搖了搖頭,離開了內城。子燮與鬥克明目張膽地,有說有笑地走出內城。一些大臣不時用異樣的眼神打量著他們。

方針和計劃已經定下來了,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改變。鬥克維護郢城的安危已經成了定局。子燮以左尹的身份總領政事,也無可非議。隻等大軍開拔,諸將離城,郢城就是他們的天下了。

接下來的幾天,一條條軍令從令尹府發到了將領們的手上。長年的軍事訓練,讓將領們都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接到命令就不聲不響地回到各自的職位上。不過潘崇與成嘉之爭,也深深地印在他們的心裏。

成嘉、潘崇、大司馬、司馬將在八月五日一起離郢出征。就算沒有軍隊跟隨,他們所帶的護衛、家臣、令尹府護衛軍。也是幾萬人的隊伍。

大軍出征之日,按春秋風俗。祭告天下,楚王侶與眾大臣送出東門。大軍由鬥拔領軍,成嘉、潘崇居中,伍參殿後。浩浩蕩蕩地朝東方而去。

一身儒士打扮的荊軒坐在成嘉隨行的馬車當中,一直沒有露過臉。他把家人都留在了別墅,留下小白照顧她們的安全。就算有千軍成馬也不可能為難她們。就算是修真門派也不可能威脅到她們。

現在最關鍵是保證成嘉的安全。派兩個內衛,他還是有點不放心。再加上他也想再次上戰場看看。隨成嘉同行也是成嘉的願望。

這些人都是楚軍精銳中的精銳。行軍速度也比普通的軍隊快得多。前方是輕騎開路,中間中重車跟進。後方是重騎防衛。清一色的騎兵步隊,速度自然也就慢不下來。每天都以兩百多裏的速度向西陽而去。

在成嘉和潘崇離郢之後,城防軍的巡邏進一步加強。子燮與鬥克在群臣麵前坐在了一起。兩人團結得讓很多貴族心裏不安。小道消息傳播的速度很快。

在子燮府的客廳裏,子燮與鬥克麵對麵地坐著。子燮說道:“鬥大人,郢城控製得怎麼樣了?”

鬥克說道:“基本上都控製住了。我發現一個問題,成嘉的家人和潘崇的家人好像都沒有在郢城內。”

子燮著急地說道:“什麼?他們都有準備?得馬上確認一下……”

鬥克搖了搖頭說道:“潘家與成家的守衛很強,我們無法進入到裏麵進行確認。而且我們現在還不是強行進去確認的時候。但我們已經把成府和潘府包圍了,隻等時機成熟就可以強行進去搜查。”

子燮點了點頭說道:“也隻有這個辦法了,就算他們家人離開了郢城我們也沒有辦法。不過得加強對成府和潘府的監視。”

鬥克點了點頭說道:“成府和潘府附近和住宅已經清空,我在裏麵布置了幾千人馬。如果他們沒有離開,他們無法逃得出我的布置。”

子燮想了想說道:“如果成嘉與潘崇都有布置,是不是已經懷疑上我們了?”

鬥克想了想說道:“他們一定知道了我們的動靜。他們也一定對我們有了防範。我們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他們不可能不知道。”

子燮抬起頭來看了看房頂說道:“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們就得更要小心了。他們在知道我們有想法後,還兩人一起離開郢城,是不是有什麼陷阱?”

鬥克說道:“我分析。潘崇認為我們與他的目的是一樣。而且認為我們又不會對王上怎麼樣。所以就放心我們在郢城。隻要扳倒了成嘉,就算是讓我們掌權,對他與王上的利益也不會構成威脅。”

子燮說道:“你是說他在暗中與我們保持一致?”

鬥克說道:“對,他一定是這樣想的。他認為成嘉現在已經對王權構成了威脅。就算我們一起扳倒了成嘉掌握權力,最少在近一段時間內,不會比成嘉還惡劣。”

子燮笑道:“他是在利用我們?”這種計謀在春秋之時很常用了。當一個勢力很強大時,就會借另一個勢力來瓦解這個勢力。力求保持權力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