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堪往事4(1 / 2)

提供重要,關鍵線索信息來源,最終使凶犯曾小飛落網的便是13號大雜院,住在大門邊上的葛家老倆。

當年,葛老爺子,葛老太太也都是年屆花甲的歲數了。

在這個大雜院裏,葛家有兩個之最。

他們家孩子最多,四男兩女一共六個子女。論家境,又是最貧苦的一戶人家。

葛大媽是個純碎的家庭婦女,一輩子沒有工作,孩子還未成年時,家中隻靠葛大爺蹬三輪拉客賺錢養家。

但這老兩口卻有著極高的情商,用那個年代流行語稱之為有很高的“階級覺悟”,可能更貼切些。

葛家物質生活雖一直清貧,老倆又大字不識幾個,可葛大爺,葛大媽一直都深受當地街道,派出所各級政府,體製人員的格外尊重。

原因很簡單,老倆從來都是義無反顧,最為積極參與到各項“運動”“活動”的響應者,堅定的擁護,參與者。

這在當年龍蛇混雜,是非不斷的盈豐(陰風)胡同裏,就更顯得尤為難能可貴。

所以,葛家老倆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片警吳大為最為倚仗,信任的耳目。

凡是大雜院,胡同裏發生了鄰裏糾紛,打架鬥毆,偷雞摸狗的案件,吳大為第一個就會想到去找葛家老倆,而老倆也從沒讓吳大為失望過。

葛大爺蹬三輪每天串胡同,經常可以接觸到三教九流的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中,他便可探聽到許許多多上不了台麵的小道消息,以及一些可疑人員的蛛絲馬跡。

葛大媽更是一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好事,熱心人。

別看她是個幹癟,瘦小的老太太,但卻精力過盛超乎常人。

老太太幾乎不分五冬六夏,總是胳膊上帶著吳大為給她配發的“治安巡邏”紅箍,從早到晚不是從胡同東口轉悠到西口,就是站在13號院大門外,一邊跟熟人打著招呼,嘮著家常;一邊會用她那雙浮腫的魚泡眼,警惕的注視著過往路人。

重大節日裏,她會挨家挨戶提醒,招呼胡同居民:“到日子了啊,該掛國旗了!”

胡同裏有孩子以大欺小,逃學惹事兒,葛大媽總會顛顛的去找到孩子家長,教育訓導一番。

尤其是遇到鬼鬼祟祟的陌生人,葛大媽一身正氣,鄭重的戴上標誌性紅箍,堵住這個眼生的路人,必審問個底兒掉,直到確認此人沒有歹意為止。

盡管在盈豐(陰風)胡同裏,不少居民很認可葛老太太無私奉獻的精神,區,街道,派出所也把葛大媽看成是居民們的傑出代表,積極分子的典型人物。

奇怪的是她在13號大雜院裏,卻並沒有得到四鄰該有的尊重和認可。

很長一段時間,雅麗都搞不懂這個怪現象究竟是為什麼?

當年的盈豐(陰風)胡同孩子多,調皮搗蛋,上房揭瓦的更不在少數。

葛家住在大雜院院門一側,不知從何時起,葛大媽獨自做出了一個決定:13號院由她老倆負責開關大門,早5點半,葛老爺子出車時打開大門,晚10點半再由老倆將大門栓插上,便於大雜院封閉管理,與外麵隔絕起來。

據說這件葛大媽自作主張伊始,便引起了不少鄰裏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