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皇帝派出納糧的除了四個新晉的王,還有長公主長寧君蘇晗和四公主信竹君蘇碧。二駙馬在前次隨軍出征時墜馬受傷,皇帝對急功近利的二公主又實在沒好感,這次就沒派她去。
除了楚王和昱王同行,其餘的皇子和公主都是單獨赴一地,皇帝指派了隨行的大臣和護送的將領,若皇子和公主另有想帶信任之人一同出發當在第二日將名單列好請奏皇帝,救災如救火,納糧的隊伍將在兩日後清晨啟程。
皇榜立刻謄印發往關中各郡縣張貼公布,彰顯朝廷賑災的決心。同時朝廷也下旨免除關中旱災所累州縣一年的錢糧雜捐,以安民心。
劉愈總算解下差事,心情輕鬆許多,不過馬上又要赴外地賑災,時間倉促也需要準備。這次楚王和昱王去的是淮北和山東等地,皇帝指派隨行的大臣是戶部司判魏汝,楚王那邊有沒有請奏隨行的心腹不知,但蘇彥這麵肯定沒有。
淮王和昱王都有調度地方守備營運糧的權力,而隨行的劉愈名義隻是護送,若出謀劃策,楚王和昱王能否采納是另一回事。劉愈所帶的護送人員並非是禦林軍,而是長安外大營的將兵,加上徐軒築的女軍侍衛和楚王的親隨,這一行人約有二百之數。
劉愈剛回到家,蘇彥已在等候,他早前一步已收到聖旨。
“師傅,為何父皇要派我和七皇兄同行?”
“師傅,您到底去不去,為何聖旨上沒提您的名字?”
“師傅……”
劉愈被蘇彥連珠炮似的問題問的有些心煩,熱的解下衣服赤著膀子道:“現在不用你問,隻聽我說,先給為師倒杯茶。”
“哦。”
蘇彥趕緊去倒茶,倒出茶發現是涼茶,還想去換熱的,被劉愈一把奪過來“咕咚!咕咚!”喝下肚。
“皇上這次派你和楚王同行是想彼此間照應,不但我陪你去,你師娘也會去。聖旨上沒提是因為隨行的軍職人員要對外保密。”劉愈說到這,剛接完聖旨的徐軒築也笑著走進來,給赤膊的劉愈披上一件輕薄的衣服,為他係好,“另外我還想讓胡軒和齊方同行,你也認識,記得寫個奏本請奏一下皇上。”
劉愈想,既然要調長安外大營的人護送,就肥水不流外人田,把齊方帶上,說不定還可立下功勳升為偏將早日迎娶姐姐。至於胡軒,能力或有不足,又像個孩子,帶他同行算是去曆練。
納糧之事涉及與地方各級官員斡旋,可能還要分派手下到各州縣調度,人手調配不在少數,而劉愈這麵又實在沒有幫手。靠四肢發達說話辦事都欠妥當的兵士顯然不行,正念著這事,呂楚兒來報,門口有個叫劉五的來找,說是定國侯府請劉愈回家一趟。
無事不登三寶殿,隨劉五走在路上,劉愈問了幾句,劉五答道:“十二少爺,是二少爺請您回去。”
劉愈再問,劉五看了眼尾行的呂楚兒,湊前道:“二少爺好像有事相求。”
劉愈的二哥劉亭是個市儈到家的人,比女人還能數落人,要說人也算不上壞,但他給劉愈的印象是個小人,官做的不小,戶部左侍郎官居三品。聯想到這次的特別差事,劉愈心說難不成是來請托?
回到家,並未見到賦閑在家的老爺子,隻有劉亭一人接待他,上來第一句,劉亭道:“十二弟,二哥有事相求,想讓你幫二哥疏通一下,此次征糧與昱王同行。”
三皇子倒台對定國侯府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以往逢年過節來恭賀送禮的不少,而這次端午節卻門前冷清,主要因定國侯府失去了靠山。這年頭人情冷暖人自知,可劉愈沒想到一向看不起他的劉亭也會這麼低聲下氣來求他。
“二哥,這事……有些為難。”劉愈心有芥蒂道。
劉亭未再言,突然從側廳傳來老爺子劉兆的聲音:“你這孽子,平日裏老二對你照顧有加,讓你做點事都不行?”說著話,劉兆練完武提著根棍子走進來。
“給父親大人請安。”劉愈行禮。
在劉兆眼中,兒子們都是相親相愛的,他對每個兒子也是一視同仁的。夫人們也能和睦相處,家裏也一片詳和。典型上位人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