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以低稅率來交換商人平價出售商品。雖然劉愈明知道這是在透支日後的收入來維持現如今長安城的平穩,但也別無他法,不能解決目前的困窘就談不上將來。
這樣也有個好處,商人會跟朝廷的聯係更加緊密,他們會更希望保持現如今的政權,而不是朝秦暮楚令他們既得利益化為烏有。
能讓商人跟朝廷一條心,劉愈覺得也挺好。
一日的假期正式開始,劉愈去城外走了走,近距離觀察了災民的安置情況。從明裏來看,賑災情況做的還是不錯,災民的安置也很有序。
中午劉愈在李遮兒的小居所裏吃了飯。
二人正式定下關係之後,劉愈也很少過來,一來最近他的確沒時間,二來他們畢竟還不是正式夫妻。劉愈總覺得對家庭有一種虧欠感,對李遮兒也是如此。
對桌而食,靜默無聲。李遮兒舉目投眉之間都帶著幾分小女兒家的嬌羞感。
“這裏生活方便,居家過日也不須太多銀錢。老爺您也不必擔心。”
雖然劉愈對“老爺”這個稱呼有些不喜歡,但李遮兒卻好似已習慣了如此稱呼他。
李遮兒剛說了一句,一直侍立在門口的小丫鬟道:“夫人還做刺繡幫補家用。”
平日裏李遮兒待兩個丫鬟也不錯,丫鬟見老爺不常過來,可能是替李遮兒可惜,便在劉愈麵前說李遮兒的好話。
李遮兒埋怨地白了小丫鬟一眼,小丫鬟訥訥地低下頭。
“不必太節省。”劉愈又拿出一些銀子出來,“照顧好自己。等事情淡下來,正式迎娶你過門。”
雖然劉愈的話不錯,但他自己也覺得有點空口許諾了。事情淡下來,到底什麼事,淡到何程度,都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幸好李遮兒也並不介意,劉愈給她銀子她也沒拒絕,隻是悉心收好。從離開藏雲坊開始主持李家家務開始,她養成了節儉的習慣。
剛回到家,劉愈便接到消息要馬上入宮,本來他還想在家中休息一日,看看評書本子整理一下思緒。
進了宮,便見到兵部衙門會同楊烈等人,都在雅前殿內等候。而雅前殿內也充斥著一股緊張的氣氛。
“師傅,大事不好。”
可能是真發生大事,即便劉愈一再囑咐蘇彥在人前不能以師徒相稱,這次蘇彥似乎也忘了。
“何事?”
劉愈剛問出來,楊烈便將從前線剛發回來的戰報送到劉愈麵前。劉愈本以為關中的叛亂有了變故,沒想到這戰報卻是出自江左。而江左地區正是與淮南淮王的屬地緊鄰。
“淮王……他造反了。”蘇彥一驚一乍說道。
劉愈先安撫了蘇彥的情緒,身為天子,在群臣麵前如果不能保持儀態,那天子也毫無威信可言。劉愈使出眼色讓他處亂不驚,見到劉愈鎮定的模樣,蘇彥心裏也就稍稍安定下來。
在他看來,這個師傅是萬能的,沒有他做不到的事。
劉愈一邊看戰報,楊烈一邊解釋道:“淮王以蘇上郡今年未按時繳納夏賦為名,公然派出左軍將軍竇賀圍困蘇上郡首府蘇上城,八月十九日夜城破,太守馬不移被亂刀砍殺。因為江北一代淮軍的封鎖,這消息直到今日才輾轉從漢中傳到京城。”
江左地區共有八郡,其中六郡由淮王所轄。
另兩郡,除了被淮王所占的蘇上郡,再就是朝廷江南都護府所在地,會寧郡。
這兩郡原本賦稅都是上繳於朝廷,而淮王曾也多次上書朝廷,說願意幫忙代繳。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老皇帝在世時就看出淮王的用心,堅決不允,還多次下旨申斥,可淮王卻還是不死心。現在居然公然出兵占領,等於是不宣而戰。
兵部大臣馬上意識到這是淮王在公然造反。劉愈卻覺得事有蹊蹺,若真是公然造反,淮王也不會僅僅占下一郡之地便罷兵,很明顯淮王是在試探朝廷的態度。
目前大順朝廷能調動的隻有關中一地,而在潼關以東的絕大多數地區,除了藩王還有各郡王郡公縣公,當年分封功臣王氏子孫,現在卻變成尾大不掉。各郡各縣雖然都有兵馬,但太過分散,這些年又遇上北方戰亂不斷,地方防備鬆弛。
若朝廷現在就要跟淮王開戰,一切準備都不充分,等於是自取滅亡。劉愈深知這個道理。
本來劉愈作為武將,不該參與戰略戰論的討論,隻負責遵從命令。但現在他卻超脫於武將之外,隱約是天下兵馬大元帥,他見那些兵部大臣個個義憤填膺說要平藩,他猛然間想到,或許這也正是淮王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