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最適合人選(1 / 2)

新皇蘇彥與淮王蘇雲曜爭奪皇位的戰爭,不是一戰能夠定局的。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朝廷雖然內憂外困,但畢竟擁有四海之土,往往在這時,朝廷也會大規模的征兵。隻是這次朝廷尚未在這方麵入手。

一場看似耗時日久的拉鋸戰正式拉開了帷幕。

地點,潼關與淮地江水之間的十六座郡城。

參戰雙方,朝廷軍兵馬總數近五萬;

而淮軍兵馬分三路,總數十五萬左右。

朝廷的兵馬太過於分散,十六座郡城,每座都有地方守軍五百到一千五不等,而朝廷軍的主力,也正是潼關的守軍,兩萬多兵馬。

淮軍一方,分上下兩軍,分別從北路和南路往潼關方向挺近,每一路擁兵七到八萬。

而他們的第三路軍,作為突襲潼關的先鋒軍,已經被朝廷軍設伏在潼關東部大約七十裏的山區,失去平坦地形優勢的騎兵已然陷於苦戰。

十月初一,隨著淮軍先鋒軍的撤退,淮王也發布了正天子檄文。淮王自稱為真命天子,改元隆興。

劉愈沒想到淮王會這麼急著稱帝,大順朝同時出現兩個君王。

檄文到了潼關,劉愈第一時間得見。在檄文中,淮王痛斥當年順文帝,也就是先皇搶奪他天子之位,同時也指出新皇蘇彥乃是他的侄子,是篡位登基,將新皇身邊的幾個肱骨謀臣貶的一文不值,劉愈看了半晌,覺得有些不對味,檄文中將袁博朗之流都罵了一遍,就是沒他劉愈。

連蘇彥也發覺這蹊蹺,望著劉愈問道:“師傅,怎沒您啊?”

劉愈瞥他一眼問道:“皇上很希望有下臣嗎?”

蘇彥嘿嘿一笑,這些日子他在潼關裏吃的好住的也好,除了有點想家,這裏也挺舒服的,又遠離前線戰場。他甚至覺得把行宮建在潼關也不錯。

而現在朝廷的戰略意圖是防守,因而在各環節上,先以聯絡各城守軍形成防禦戰線為優先。

淮軍現在主攻的方向是徐州城,而徐州守軍大約有三千多人,正受到淮軍的猛烈攻擊,徐州的圍攻不下也令淮軍進軍的步伐受到阻礙,給朝廷暫時的喘息之機。

“師傅,我們能不能回長安去?”蘇彥說道,“在這裏,有些悶,也沒什麼可玩的,還要天天看那些奏報很沒意思。”

“再過兩日,我們就要隨軍遷移。”劉愈看著檄文若有所思道。

“遷移去哪裏?”

“洛陽城。”

洛陽是潼關以東最大的城市,蘇彥早就聽說那裏物華民豐,盼望去已久,現在有機會眼睛也分外發亮。

“師傅,那我們趕快去吧。”

劉愈看到蘇彥那幅猴急的模樣,知道他肯定不是想著軍機大事,而是想著過去玩耍。潼關畢竟是天險,鑾駕在潼關內還算安全,若是鑾駕遷移到洛陽,其實是以新皇為誘餌吸引淮軍進攻的一種戰略手段,這趟去可說是凶險異常。

“聽說過天子戍邊沒?”劉愈問道。

“天子戍邊?”蘇彥大驚,“師傅,您不會打算讓我去邊關拿著長矛打仗吧?”

劉愈歎道:“多讀讀書沒壞處。此次鑾駕隨軍遷移到洛陽,一方麵向天下人展現天子平定叛亂的決心,還要確定淮軍的主攻方向,將淮軍主力吸引到上路,使我們的第一道防禦陣線更加壓前。”

陣線壓前,雖然意味著補給線更長,但卻能壓製住淮軍進攻的勢頭,隻要淮軍的主力一直被壓在淮南淮北一代,那大半的天下還是朝廷的,在納軍糧以及征募壯丁方麵就會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