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蘇彥的自我(1 / 2)

突厥是北方草原上各個馬背上的民族集合起來的,回紇是其中一部,先歸於鐵勒,在近幾十年來分離出突厥,一次次在突厥強大壓迫下西遷,比西域更近於大順朝西陲疆土,處在大順朝西北部與突厥的緩衝地帶。

回紇王一直接受了大順朝廷的敕封,自回紇建國,王位傳到現任回紇王突巴這一代,已經有六七代回紇王。而同時在大順朝皇位上,隻傳承了四代。

草原上的人,一般都比較短命,少有能活過四十的。再加上草原人崇尚武力,經常以武力來奪取統治地位,與此相比較的是突厥的汗位,這一年多以來就已經前後曆經四任可汗,目前突厥的汗位爭奪依舊還未消停。

達都是回紇王突巴的第十九個兒子,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也算回紇部族中的英才。達都聽到來者是武義侯劉愈,肅然起敬,右手放於前胸行禮道:“見過武義侯。”

草原人馬背上討生活,一般是不屑於跟中土人聯合的,回紇對大順朝的態度一直不冷不淡,隻是現任的回紇王突巴有野心,見到如今突厥因為可汗之位的爭奪起了內部糾紛,才讓達都前來跟大順朝商議聯合出兵的事。在來中原之前,回紇人也調查過大順朝目前的政治情況,知道劉愈這個軍事統帥在大順朝軍中的地位。

劉愈的出現,並未影響到雙方的談判進程。

原本雙方已經商議到出兵的細節,劉愈在旁一聽,心中就有些惱怒,這些事情的商談竟然是在繞過他的情況下進行的。但他也稍微理解一些,因為回紇王子達都所說的大順朝軍隊,一直指的的是大順朝在北方邊境上的邊軍,這部分的軍隊暫時還不在劉愈的掌控之下。

在外的人也想不到,朝廷會在這樣一個奇葩的地點用如此另類的方式跟回紇人結盟。到最後雙方要簽訂出兵的協議,也沒有再進行第二次商議的準備,似乎雙方開出的條件都很容易讓對方接受:大順朝與回紇人一同出兵征討突厥,平定突厥後回紇人占有土地,每年向大順朝進貢,大順朝則會善待回紇人如同自己的子民。

說的好聽,但這根本就是為回紇人做嫁衣,出兵勞民傷財,最後竟然要將土地拱手相讓。這不是當冤大頭是什麼?

可劉愈又不好當眾駁斥蘇彥和一眾大臣的決定,畢竟中原人對長城以北本就不重視,曆來相信,隻要北方的異族別鬧事,相安無事,天下也就太平。遇上強勢的王朝,也隻不過在北方設立一些都護府,到年景差的事後再將都護府撤了完事。一代一代的北方草原人還是會持續滋擾中原的疆土,代代不絕。

蘇彥從商談,到最後簽訂協議,自始至終都沒問過劉愈的意見,就好像已經成竹在胸。袁博朗作為這次迎接回紇使節的朝廷特派大臣,在協議上簽下了名字。這協議暫時就算草簽完成。剩下一些細節,估計回頭還要推敲。

“順朝的陛下。”協議簽成,代表著達都任務完成,達都起身恭敬道,“我的父王在派遣我來這裏之前,希望能獲得陛下的一件信物,讓回紇的子民,相信這次大順朝與回紇人結盟的誠意。”

蘇彥一聽興致挺高,摸了摸身上沒什麼“信物”,便將自己手上的扳指取下來,要遞給達都,卻被劉愈攔下,蘇彥和達都都是一愣,劉愈笑道:“此事容下臣跟皇上商議後再定。”

“如此,也好,也好!”

達都看著劉愈的目光中帶著幾分促狹的笑意,大約是覺得劉愈舍不得皇帝輕易送禮物給別人。實際上劉愈沒那麼吝嗇,再說這事也輪不到他吝嗇,他隻是想跟蘇彥說一些帝王的原則問題。

劉愈將蘇彥請進了後堂,隔著門,外麵正在跟柴錦等人言談甚歡的達都就聽不到,劉愈看了眼外麵的人,轉過頭板起臉對蘇彥道:“尊敬的陛下,您是不是覺得,臣在您眼前礙手礙腳,事事您可以自行決定了?”

蘇彥像是個做錯事的孩子,緊忙解釋道:“師傅,不是,您聽我說,其實……朕,我就是想做好一件事給師傅您看看,我也不是像師傅所想的那般一無是處。”

“我何時覺得你一無是處了?”

蘇彥苦著臉道:“師傅,您平日裏不說,但我也知道,您覺得我不是當皇帝的材料。以前我也是這麼想的,我也不明白父皇為何會將皇位傳給我,現在我明白了,因為父皇覺得師傅能輔佐好我當一個好皇帝。但我也不能事事都指望師傅您啊,所以這次回紇使節來,還特別說明要在宮外進行商談,我才讓袁相選了這個地點。既安全,又不容易被突厥人發覺。我也是想讓師傅您放心,不再為徒兒事事勞心勞力。”

以前蘇彥雖然沒大本事,但重點是待人誠懇,這是劉愈最欣賞蘇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