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火中取栗(上)(1 / 2)

月氏國皇宮偏殿裏,劉愈帶著魯魯凡的兵符會見了王後,當王後得知劉愈並未殺死魯魯凡,臉上多了幾分狐疑之色,明顯對劉愈之前說的跟魯魯凡隻是合作的關係產生了懷疑。

劉愈直入正題,提出了結大盟除異己的方案,王後聽了似懂非懂道:“使節是想讓我跟冒頂結盟?”

劉愈卻搖搖頭道:“即便要結盟,也要跟大馬結盟,冒頂這人太過陰險,不適合做我們的盟友。”

王後氣憤道:“對我和我的兒子的威脅,大馬比冒頂更甚,他是一個強勢的將軍,任何事情都獨斷專行,包括使節你自己,不是照樣被他在皇宮裏刁難?使節你怎會覺得他是一個好盟友?”

如果按照私怨來說,的確劉愈跟大馬有過節,但這時是商討如何奪取國家政權,不是計較私利。

“我不否認大馬將軍做事武斷專橫。但王後是否想過,在冒頂和大馬二人中,誰對月氏國更加負責?我是說,上對國王,下對百姓?”

見王後一臉疑惑,劉愈解釋道,“月氏國受到花剌人的威脅,冒頂有帶兵出征?在我使節身份未明可能會威脅到月氏國的利益,冒頂似乎也不在意,而大馬卻敢冒著得罪順朝人的風險,出來試探本使者的真假。這樣的人,雖然專橫了一些,但或許是個好臣子,不像冒頂,冒頂隻適合當一個耍弄權勢的奸臣,他和他的手下宋楚都是一個樣!”

其實劉愈早就明白,月氏國出現兩個將軍跟國王分庭抗禮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國王對軍權控製不嚴所造成的。

“或許大馬對王後您有諸多不敬的地方,但或許是他出自一個軍人不懂禮數的無禮,王後也不應該以一時的成見,失去這樣一次全權控製國家政權的機會。”

王後遲疑了半晌,她在考慮劉愈話中的意思。

劉愈來到月氏國日子不久,但也能發覺大馬是對國家負責任的將軍,這樣的人是有“回頭是岸”的可能,而現在王後的勢力單薄,同時麵對大馬和冒頂兩個將軍是不太可能的,也就必須從冒頂和大馬中作出一個選擇,這也是讓王後很為難的選擇。

畢竟在王後心中,她巴不得將兩個將軍全部鏟除。

最後,王後還是作出決定:“使節說的或許是對的,但大馬這人,對人無禮,連我他都不放在眼裏,如何會選擇跟我們結盟,那是否代表,事成之後要大馬來當這個國王?”

劉愈淡淡一笑道:“那就請王後給在下這樣的權力,由我來主導這次的結盟!”

王後似乎有些懷疑劉愈的方式,但她還是點點頭,相信了劉愈這個順朝來的使節。

…………

其實劉愈跟魯魯凡,甚至是王後有勾結的情況已經不再是秘密,冒頂和大馬很快就會意識到事態嚴重性,趁著現在他國使節還在月氏冒頂和大馬無心去想這件事,劉愈要一次性將大馬控製,必須要做到快刀斬亂麻。

劉愈讓王後對大馬下命令,讓他進宮商討國王的病情以及高昌樓蘭使節的事,大馬並不疑有詐,但出於謹慎,他還是像以往一樣很強勢的帶兵進宮,不過在會見王後時,他隻帶了幾名力士。其實月氏國皇宮的戍衛一直都在冒頂的控製之下,與其說大馬是在防著國王和王後,不如說他是在防冒頂對他的迫害。

王後召見大馬的地方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宮殿,裏麵除了幾個透明的紗帳,可說是一點藏人的地方都沒有,除了王後,也隻有順朝來的使節劉愈在座,於是大馬很放心坐下,讓兩個力士站在身後。

隨後,魯魯凡帶著幾分歉意走進來,說明要給大馬賠禮道歉,希望得到大馬的原諒。

大馬對魯魯凡破口大罵,劉愈聽不懂,卻大致知道大馬是在罵魯魯凡的兩麵三刀,身為大馬的手下竟會背叛於他。

就在雙方爭的不可開交時,王後親自走上前,為二人說項,大馬很氣憤坐回座位上,卻不再理會魯魯凡,魯魯凡悻悻站到旁邊,在今天的奪權中,他也是有任務的,他的主要任務就是跟大馬吵架。在二人吵架的同時,門口那邊已經發生了一點小小的情況,大馬原本守在門口的十幾個士兵,已經被一窩幹掉,而大馬完全是在憤怒中與魯魯凡說話,根本沒留心到門口的情況。

大馬對王後沒好氣問了一句,大概是在問到底要商討何事,這時王後卻將目光落在劉愈身上,劉愈淡然一笑,站起身道:“大馬將軍,其實這次是本使讓王後請閣下來,希望你能幫本使一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