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集安在對待正帥之位歸還的事情上顯得很果決,沒有拖泥帶水霸占著權位,因為他知道,他是靠武義侯劉愈的聲望才控製住全軍,現在劉愈回來,他的聲望降到了穀底。
沒有人能像劉愈那樣輕鬆駕馭的了像霍病、齊方等一群野獸,更無人比劉愈更適合主帥來彈壓原本邊軍一係的老將。何茂雖然支持花集安,但畢竟何茂是長安貴族派的將領,他與從死人堆爬起來的那些布衣將軍還是有所不同。
劉愈以中軍主帥的身份歸營顯得很低調,再下一步,他便主持了大軍的撤出。在北地寒冬到來之前,順朝大軍撤出了漠北,並一路向南往邵武關的方向撤走。
遠在長安城,塞外的消息很難傳過來,各方勢力連劉愈是生是死都無法獲悉,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對付劉愈的正妻,女軍主帥徐軒築的身上。同時,各方勢力也在觀察前鋒將軍府的情況。
他們調查的結果是,前鋒將軍府平靜的出奇。
府上一切安寧,侍衛巡邏按部就班,連徐軒築出城巡查也是很頻密,副帥徐菜花倒是在入秋之後再沒進過長安城,徐菜花每次到兵部述職,恰恰在同時徐軒築也在城外。徐軒築在避免女軍權力出現真空狀況的出現。
這讓朝中對女軍有所圖謀的幾方勢力都無可奈何。
幾方勢力中,以兩相黨、新皇派和四公主派三派最為激進,這三方其實在劉愈出征之後就達成默契,試圖來瓦解長安城劉愈的舊有勢力來達到皇權對關中軍權的全盤操控。
長安城兩大營和新軍方麵處理起來很簡單,將齊方和張無諸調出關中赴邊關之後,劉愈其他的部屬隻屬於蝦兵蟹將了,皇帝很快將長安城兩大營、六防司以及禦林軍全盤操控在手。唯獨在女軍這一塊上,蘇彥和袁博朗蘇碧等人發現是無縫插針。
女軍本就是一個很獨特的軍事體係。
首先,女軍全都是女人,全國之獨特,別無二家。
這是從大順朝建國初期,祖皇帝的母親有關,祖皇帝得母親女軍的幫助,平定了北方,因而順朝建國之後女子地位不輸男,甚至連公主都可以成為皇儲。女軍的建製也得以延續,而且在一百多年後順朝平定天下之戰中又立下功勞。
順朝雖然建國有近二百年,但平定天下不過才六十年。
女軍的獨特性,使得男性的將領無法來統帥這支軍隊,而女子將帥通通都是出自女軍之中,不管是副帥徐菜花,還是其他女軍將領也都是隻遵從女軍主帥徐軒築一人的號令。更讓各方勢力無奈的是,這些女人是出了名的死腦筋,不吃利誘也不懂變通。
女軍聽命於徐軒築,而徐軒築又是劉愈的正妻,油鹽不進,這盤棋從一開始就是一盤死棋。就在新皇準備將女軍也調往邊關,徹底一了百了之時,發生了劉愈被閔少頃算計在草原上戰敗失蹤的事。一盤死棋好像是出現了活路。
劉愈死了,而劉愈的舊黨都投靠了花集安,使得朝廷一時陷入被動。如果此時再將女軍推出去,那等於是給敵人填籌碼,徐軒築畢竟跟劉愈的其他舊黨是不同的,她是劉愈的夫人,如果花集安對朝廷不利,那至少新皇還是可以通過親情來感化徐軒築。
劉愈自始至終都在幫新皇,這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朝廷對劉愈嚴防死守,但說到底他還是個忠臣,忠臣的遺孀更不該違背先夫的遺誌,加入到叛軍的行列。
於是女軍繼續保持原封不動,還是繼續在長安城周圍駐紮,連徐軒築幾次請調往邊關去接應作戰,新皇也都拒絕。
誰都知道,徐軒築去不是為作戰的,她一方麵是想找丈夫,也是想找突厥人報仇。
她去了邊關,就真的跟花集安還有劉愈那群舊部屬變成一夥的,沆瀣一氣。
有時候事情就是一波三折,劉愈沒死。這消息其實最開始長安城無人得知,但劉愈卻第一時間通過張無諸軍中的斥候,從西域將這消息輾轉帶到了長安城,讓徐軒築得知。劉愈是不想家裏的女人為他擔心。
當時正是七月下旬。
劉愈在傳遞消息的同時,也帶了一封密信回來,對家中事務以及一些軍務有所交待。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提醒徐軒築要小心朝中其他勢力的狙擊。身在將帥的高位,劉愈知道自己的妻子也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他所安排的事情歸納起來很簡單,照舊!
徐軒築之後保持舊態,一切都裝作好像並不知道劉愈還活著,該練兵練兵,該請調請調。事情又持續了一個多月,直到北方戰事大局已定,朝中的熱鬧依舊不知道劉愈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