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三)(1 / 2)

劉愈軍事政變成功,卻沒有絲毫的高興,因為憑他在軍隊中一呼百應的地位,要政變足以成功幾十次,也絕不用等到今天。而在把蘇彥趕下皇位後,一個新的問題產生了,把誰扶上這個皇位,對於劉愈來說,這個選擇是最無奈的。

加上曹怡的問題,讓劉愈一時心事重重,回到禦林軍衙所裏,蘇彥還跪在地上啜泣不止,劉愈一時心軟還是動了再次立蘇彥的念頭,但這念頭隻是一瞬便被他否決了。

“你的怡美人跟楚王蘇哲有勾結,現在已經逃離了皇宮,下落不明。”劉愈直言道。

蘇彥聞言驚訝抬起頭,用難以置信的目光望著劉愈道:“她……她為何要如此?”

“把你我師傅逼上一條絕路,她的目的也就達到。可憐你還當她是寶,其實她也就是你七皇兄安插在你身邊的豺狼。”劉愈歎口氣說了一句,再略微有些無力道,“到了藩地好好過日子,別再把家產輸的精光,到街上當一個乞丐。”

蘇彥馬上又磕了幾個響頭道:“謝師傅不殺我,我會好好做人……”

說完話,蘇彥勉強從地上爬起來,卻被齊方的開門聲嚇了一跳,等看清楚來人不是要殺他的,蘇彥才鎮定下來。而劉愈和齊方已經出了門,門重新被關上,蘇彥還要繼續留在禦林軍衙所裏被拘押,在得到劉愈正式外放的命令之前他還是要當一個囚犯。

齊方急匆匆進來,是向劉愈彙報剛收到的宮外的消息:“城內有大量亂民鬧事,趁著戰亂燒殺搶掠,以一些社會閑雜人員居多,現在基本都已經歸案,是否需要殺一儆百?”

劉愈開始聽到這消息,本能的想到是不是城中以災民為首的那批新教徒在鬧事,但在問清楚不是之後,他的擔憂也就沒那麼甚,現在劉愈對新教徒的防備要大過於長安城渾水摸魚的小混混勢力,而在這麼一個以平穩過渡為主的關鍵期,劉愈不想節外生枝。

“暫時將鬧事者關押,審理後再做處置。殺人者償命,其他可坐牢或發配……”

劉愈把事情交待完,召集了手下一些軍將召開了政變成功之後的第一次會議,而會議的地點便在曾經的皇宮重地雅前殿,這次與會的所有的都是劉愈手下的將領,沒有文臣。

會議一開始,以花集安為首,所作的第一提議便是讓劉愈“順天應命”登基為帝。

劉愈麵前,基本都是跟他南征北討的將領,經曆大小戰役無數,本來他當皇帝也無不可,至少在新軍和平南軍中他地位甚隆,但這當中畢竟還有以何茂為首的邊軍將領,在聽到花集安的提議之後,很多邊軍將領都是靜默無聲臉上的神色怪異,令劉愈心生謹慎。

如果劉愈要自立為帝,那必然再次會引起一次小規模的政變,這是他所不願看到的結果。

平穩過渡,是劉愈當下所求。其實原本最好的辦法是按照既定的口號“清君側”,繼續擁立蘇彥為帝,而劉愈則大權獨攬攝政,全麵當一個權臣,可他現在跟蘇彥走上一條對立的路,劉愈對蘇彥已經失去信心,再擁立蘇彥的結果,很可能是在數年後再發生今日這般一次政變,在蘇彥的羽翼豐滿之後,鹿死誰手可就難說了。

劉愈再看花集安一眼,雖然花集安是在為他籌劃,但劉愈對花集安也不敢徹底放心。劉愈一再打壓花集安在軍中地位的結果,就是跟花集安之間生出嫌隙,劉愈也怕手下出現第二個權將,造自己的反。

本來這是最先要議定也是唯一要議定的內容,但劉愈此時反而沉默了。曆史上大多數人物政變成功都帶著要一統江山的報複和治理天下的雄圖偉略,但劉愈政變卻好像是身不由己,甚至連政變成功之後,他也不是顯得很有強調,因為劉愈壓根沒想當勞什子的皇帝。

當了皇帝,累也把他累死了。

就在劉愈想開口說出自己計劃時,門口侍衛來報,說是“國師”求見,劉愈心說這吳悠真是會挑時候來,宮裏之前發生了一些混亂,吳悠沒有趁亂逃出皇宮,也讓劉愈感覺出吳悠很不識相。其實早前劉愈就覺得吳悠跟柳麗娘的師傅有勾結,而柳麗娘的師傅跟楚王蘇哲有勾結。劉愈心說難道是自己猜錯了?

“國師,哪個國師?”霍病對著侍衛嚷嚷。

劉愈製止了霍病繼續說下去,對侍衛吩咐道:“讓國師在外等候,本將這就出去會會他。”

等侍衛出門,劉愈對眾將道:“既然要順天應命,如果不聽國師的意見總歸不妥,今日所議到此結束,諸位暫時歸軍,等候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