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五)(1 / 2)

正月初六辰時初,天已明,皇宮裏依舊隻有兵甲穿梭的身影,不見太監和宮女,也不見朝臣的來回走動。在峰翠宮裏的大臣也在焦急等待著消息。

正辰時,雅前殿那邊終於有了消息。禦林軍左統領張麟護送著一名小太監到峰翠宮來傳旨,召見左相藍和及禮部尚書黃程,這令文臣和武將很驚訝,因為這次傳召是以皇帝諭令的方式,但是哪個皇帝他們就不得而知。

誰也不知道現如今到底是否定下繼位人選的問題。沒人相信現在叛亂已經平息,因為峰翠宮外四下遊走的並非禦林軍,而是昨夜殺進皇宮的叛軍,到現在也未退。

禦林軍左統領張麟是藍和兒子藍景的老部下,因而兩人有些交情,藍和領完旨令,湊上前低聲問道:“可是皇上傳召?”

“正是。”張麟回了一聲。

藍和還想問清楚一些,但見張麟臉上複雜的神情,他不再相問,現在問什麼已經無濟於事。要知道什麼事情去雅前殿一趟自然就會知曉。

“麻煩張左統領和這位公公引路。”

藍和與黃程出了峰翠宮,宮門並未關上,而是來了一群兵甲,將正殿裏包圍起來。大臣們很緊張,又不清楚外麵到底是什麼情況,此時他們也隻能小聲議論,紛紛猜測現在皇宮到底誰是主事人,有認為是劉愈的,更多的人認為是花集安。相比於劉愈,這些文臣和武將對花集安更加忌憚一些,畢竟劉愈是定國侯府的官家公子出身,又在朝堂上做過官獨攬過大權,至少不會太為難一些與此事無關的大臣。如果是花集安掌權,那這些文臣和武將就比較危險,一次大的清洗是免不了的,別說革職丟官,能保住命就是好的。

峰翠宮裏議論聲未停,禦林軍左統領張麟去而複返,張麟這次帶來的並不是傳旨的公公,而是他本人親自帶著皇帝的詔書前來,峰翠宮也徹底安靜下來。隻見張麟進門,至玉階之上,宣讀詔書:“今日午朝,百官恭迎。”

百官們麵麵相覷,正月初六並非是午朝之日,而在今天舉行午朝,那意義也非同一般,應該是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隻等宣布了。這次皇帝並非是從峰翠宮的側殿上玉階,而是要從正門進,通常這是舉行大型儀式時才會有,還需要百官恭迎,這莫非是要恭迎新皇登基?

官員們帶著複雜的情感走出峰翠宮大門,各自湊成簇立在丹墀上等候,其實也是在眺望雅前殿的方向,但除了不時走過的新軍士兵,什麼都看不到。而此時太陽已經升到東南半空,這已經是日上三竿,快到午朝時間了。

在峰翠宮的文臣和武將中,現在被搭訕最多的是戶部尚書李延年,他雖然隻是一個文臣,但他女兒卻是劉愈的“外宅”,這在高層官員當中已經不算秘密。如果這次走來的是穿著龍袍的劉愈,那轉眼李延年就將是國丈,這時候大臣們不上前問問話,順帶巴結一下聯絡一下感情回頭可就沒機會了。

但等到正主到來,文臣和武將們還是有些失望了,穿戴袞冕上朝的來了,他們還挺熟,不是他們所預想的劉愈或者是花集安,而是上次午朝時龍椅上坐著的那位,蘇彥。

百官雖然有些驚訝,但還是趕緊下跪迎接,其實在他們心中還是稍微慶幸一些的,至少說明皇帝沒變,那就算是武將當國,文臣的一次大清洗也可以避免。隻是當他們試著在蘇彥身邊或者是身後尋找劉愈和花集安身影,卻一直沒有找到,蘇彥身邊是一身皇後華服挺著大肚子的皇後孫小魚,而在蘇彥身後負責護送的是雲金將軍齊方,身後的侍從不少,但都不是禦林軍,而是叛軍。官員們在隨從中尋找到太監首領吳公公,全部所有中他的情緒最失控,不斷在那用袖子抹著眼淚。

除了這些人,不見左右兩相以及禮部尚書,也不見四公主蘇碧,一些官員恭迎上前想給蘇彥行禮,卻被齊方走出來用佩劍隔開。官員們馬上會意現在蘇彥最多也隻是傀儡皇帝了,他們很識趣地讓開,然後蘇彥帶領隨從一行走進了峰翠宮,文臣和武將緊隨其後。

此時峰翠宮裏,依舊四下是叛軍帶著火槍的士兵,蘇彥並不見怪,獨步走上玉階前,每走一步似乎都很沉重,等到了龍椅前,他用手摸了扶手一下,轉過身麵對朝臣。文臣和武將正要等他坐在行禮叩拜,蘇彥卻沒有坐,而是立在那裏,一句話也不說。原本在朝禮上應該陪坐在蘇彥身邊的孫小魚,更是連玉階都沒有登上。

蘇彥看著下麵的文臣武將,而文臣和武將同樣抬頭好奇打量著蘇彥,君臣之間少有這麼公然的對視,蘇彥也好像失去了往日帝王的威嚴,立在那裏整個人有些頹廢。終於,在短暫的沉默之後,蘇彥緩緩開了口,語氣也很平穩,甚至有些喪氣。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