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愈心中來氣,眼前就這麼一座宮殿,愣是奈何其不得。難道非要把土炮調來,把皇宮的正殿炸個稀巴爛才算完?
裏麵到底是什麼人?
劉愈突然想起韓升等人,也就在同時,一批大臣,被人推著從宮殿的正門出來,這些人都被捆縛著,有老的,也有年輕的,而其中一個赫然在目,令劉愈氣的牙都癢癢。是韓升!
朝廷的大臣,居然淪為人質,被這群叛軍推出宮門,而劉愈也很清楚,這些大臣身後是弓箭和火槍相對,隻要他們任何人有異動,都會死的很慘。很快,劉愈心中的猜想便得到證實,一個禮部的老臣,嚇的往劉愈這麵的整軍逃過來,才沒兩步,就挨了箭矢,身後五六支箭射在他後背上,他趴在地上掙紮著死去,不但令那些被押為人質的臣子心驚膽寒,就連劉愈這麵的士兵,也是倒吸一口涼氣。
劉愈原本已經把土炮調過來,隨時能強攻峰翠宮,把這座皇宮裏屹立的大殿炸平。但此時,劉愈卻也要重新考慮自己的計劃,因為就算是把峰翠宮炸平,那朝廷這些官員也將身死,朝廷會陷入癱瘓之中,若是蘇哲不在裏麵,再發起下一輪對他的打擊,那他招架起來會更加難以應付。
隨後,一名老太監從宮殿裏戰戰兢兢走出來,手上拿著黃綢的聖旨。劉愈見到此人,馬上皺眉,此人他也算認得,正是蘇彥一朝時極為得寵的太監總管,吳公公。
劉愈見到吳公公拿著聖旨出來,便覺得不太對勁。因為劉愈篡位成功後,琪兒登基,皇宮裏的太監全部被遣散出去,連同吳公公一起告老還鄉,現在吳公公出現在此,就好像在向劉愈昭示,這是一次複辟的謀逆。而吳公公也是被叛軍所利用的棋子。
讓老太監出來宣讀聖旨,顯然很合乎皇家的禮法,連劉愈都不得不想,這謀逆很合乎禮法。
吳公公顫抖著雙手,展開麵前的聖旨,他剛要宣讀,舌頭好像被堵住,一句話說不出來。一名身著禦林軍的士兵突然一長矛刺在吳公公的後頸,吳公公脖頸上流著血倒在地上,而地上的聖旨,被叛軍士兵撿起來,劉愈端起火槍朝其開了一槍,那禦林軍士兵拿著聖旨又倒在地上。
一連串發生的事情,令人猝不及防。就算是宮殿裏的人也沒料到會出線這樣的變故,等劉愈把火槍放下,對麵很久也沒人再把聖旨撿起來,顯然是忌憚朝廷新軍這麵的火槍。
並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敢開槍,隻要開槍,就一定會有走火,峰翠宮前被人捆縛著跪著的,都是當朝新皇的股肱之臣,所有人都明白,一旦這些人有事,那朝廷整個也就亂了。
劉愈目光再次掃過這些人,近乎六部的人都全了,卻沒見到隋乂和李延年的身影。隋乂這些天正在“休假”狀態,一邊負責迎接突厥使節,一邊等著調遣禮部尚書的差事,到尚書台就就任。而李延年,從廖明升的舉報來看,應該是跟叛軍一夥的,可能叛軍連把李延年推出來演戲的心情都沒有,直接把李延年“雪藏”起來,可能是想通過李延年的關係,在謀逆成功後,順利拉攏一些當朝的大臣,重整旗鼓,令朝廷迅速安定下來。
劉愈心中也有些惱恨,不該相信李延年這隻老狐狸,若非他是李遮兒的父親,他的老丈人,劉愈也不會心如於他。現在等於是養虎為患,此時李延年身為吏部尚書,人脈廣闊,若是他真的投靠了叛軍,投靠了蘇哲,那一定會被“器重”。李延年是個有野心的人,他顯然想當右相,執掌天下。
劉愈當下思慮,要麼強攻,不計一切後果。要麼先暫緩攻勢,看清楚狀況,在如此局麵下,一向果斷的劉愈,也稍顯一些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