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設備開始運轉,屏幕錄製,隻是閃現了一分鍾,電影院裏的人提前操作設備。
半個小時後,禮堂內全部坐滿了人,旁邊學校的來了大概有三分之一,張偉沒有想到,星爺的電影號召力在學生之間會如此的厲害。在電影旁邊坐滿了一長凳的學院的教授,開啟了電影的分析。
電影開始了正式播放,整整的120分鍾,從一開始的滿堂哄笑,前半部分看到羅家英飾演的唐僧都是哈哈的笑,後來白晶晶的出場,紫霞仙子的改變,就有小聲的哭泣,電影的最後,看著星爺的背影,所有的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這時,學校電影係的李教授站起來,調到電影的名字這個畫麵,對下邊的學生說道:“我們平常看的西遊記是遵循曆史,還有書中的演義來改編拍攝的,而周星馳這個電影是根據他自己的理解,加上現在的元素,以及他所沒有的結構來創作的,我們要把電影分開來看,而不是單獨的理解這部電影。”
張偉走到台前說道,我對這個電影,有這樣的理解,和你們說道說道。
《大話西遊》之所以少有人真正看懂,是由其自身的特點造成的,我曾經全程跟隨劇組拍攝這部影片,裏邊的內容我們必須用心去感悟。影片本身包括了太多的妨礙理解的因素,你用自己的經曆站在影片角度上去感受一下,會有不同的感受。
這部電影的人物關係和故事情節太複雜,太繁瑣,電影又分成了上下兩部,至少需要認真的看上幾遍,把兩部完整的連在一起看完就不容易。故事情節超出了你的想象,巡回式的結構。
台下的學生聽了後若有所思,裏邊的情節表達的涵義不是一遍就能完全理解的。
張偉接著說道:“這部電影所表達的涵義更充當著下一層涵義的保護。”
需要我們反複觀看,仔細推敲,才能剝離出更多涵義。我們看《大話西遊》,從頭看到尾,隻是認為它是一部喜劇片,隻有當我們看多了,從它的笑點裏,才能體會到它的悲劇。所以,它的悲劇才會凸顯出來。對有些人來說,《大話西遊》隻是一部亂哄哄的喜劇片。
台下的學生越聽越覺得這部影片包含的人生哲理很多,對所有的事情都是笑中帶著一絲悲涼。
學校的哲學係的老師走上了講台,對著下邊的學生剖析道:“《大話西遊》這部影片,它的精神指向超出一般的文藝片,它的高度重視起來很厲害?它以佛教精神討論人生的意義,思考人生哲理,中間又貫穿道家理念。講述著一個愛與恨的故事。但是在思想上超出了愛與恨,追求的人生價值最後卻不得實現。這不正應訴著我們平常的生活嗎?”
它是喜劇,我們哈哈大笑。然後又覺的它是悲劇,是所有愛情泡沫的破滅。淒美地愛情故事讓人傷感,又覺得它最後會實現,我們的人生不是這樣的嗎?人生不完美,哪裏有這麼多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