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拔弩張太師府(1 / 2)

長安城在大順朝立國之後雖有小的衝突,但像今日這般大的兵禍,已經有兩百年不曾出現。百姓居住在長安城就是為了得到天子龍氣的庇護,孰料今日卻是禍起蕭牆,天子腳下發生如此大動亂。

朝廷平叛的勢頭猛烈,在經過有效的組織之後,南長安大營和東水營的兵馬迅速開進內城,協同禦林軍將負隅頑抗的亂民圍困起來,皇帝在詔令中特別提到,百姓若是幡然悔悟當可不追究。在麵對正規軍人的圍困下,亂民沒有做最後的困獸之鬥,零星選擇了投降。

叛亂從上午開始發生,未到日落黃昏便已經結束。

叛亂發生的突然,結束的也很快。時間短促,加上亂民這次衝擊的目的性明確,並未影響到長安城居民的生活,普通的百姓隻是擔驚受怕了一天,到黃昏城裏安靜下來,官府的人才出來布告,說是長安城一切安定,百姓們才敢走出家門到街上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事件的結果是,災民中男丁大多數都參與了這場叛亂,死傷無數,就算是沒死的,家裏的男人沒了,沒有屋子沒有歸期,前途一片茫然。在朝廷軍隊所圍困下,災民中一片死寂,每個人臉上都帶著近乎絕望的表情,就連商貿司和長安城的居民自發組織出來開設粥場,災民也是不願去領粥,對於他們來說,有了今天也未必有明天,本來朝廷就已經放棄了他們要將他們趕出城,現在經曆了這次的叛亂,不大肆屠殺就已經是好的,就算不屠殺將他們趕出長安城,他們的下場也還是死。

臘月二十八的晚上是長安城災民中心情最悲慟的一個夜晚,他們的親人出去為他們搶糧食搶衣服,這一去卻永遠不能再回來。參與鬧事亂民的屍體被京兆府連通六防司衙門的人給運走,都是運出城到亂葬崗掩埋,那意味著這些災民再也見不到他們的親人。很多離散的,似乎也隻能在黃泉路上再相聚。

臘月二十八夜,寒風淩烈,災民當中大多數都是這麼一睡沒再醒過來。婦孺和孩子們,坐在老人顫抖的雙手拿著的煙杆前麵,在聽著他們最後一次宣講教義。在如此大的悲劇之下,人們隻能寄希望於死後能夠有一片安身之所,再也不用在人世間受苦受難。

老人所講的故事是那麼動聽,孩子們瞪著的大眼睛裏,似乎也多了幾分對另一個世界美好的向往。

“……在那裏,到處都是白麵的饃饃,想吃一抓就有,吃完了一個,再吃下一個……”

故事說的很緩慢,重複來重複去都是那麼一些,無非是在天國裏有吃有喝,每個人都很開心,當老人講到饃饃的時候,孩子們會摸摸自己的肚子,而婦人則會抹抹眼淚。可也就在這時候,突然像是有什麼從天上掉下來,摸起來硬梆梆的,但趁著微弱的篝火火光一看,連那些老人們也要驚訝。

白麵的饃饃。

災民中開始騷動起來,越來越多的饃饃從天上掉下來,饃饃硬梆梆的,雖然砸在頭上有些疼,但那可是幹糧,能讓人生活下去的幹糧。難道是神明開眼,真的從天上賜下這恩物,讓災民可以度過這個寒冬?天空茫茫然一片,連星星都看不到,誰也不清楚這饃饃到底怎麼來的,想了想,或許隻有是神明才會聽到災民的呼聲降下饃饃這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