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思辨,你玩不過我(1 / 3)

隋乂所提祭祀,涉及到時間、地點、規模及準備情況,而因為祭祀的重要性,使隋乂所言必須要在峰翠宮這等公開場合,而不能拿到雅前殿去私下談。

禮部一出麵,直接半個時辰過去,所有人也在等著這半個時辰的結束。等隋乂剛奏請完,得到新皇的批準,輪到議下一件事,身處在峰翠宮中後方的一批蘇家皇親國戚,已經迫不及待要上前奏請。

本來祭祀的事說完,韓升要奏請一些關於稅賦方麵的事,卻見有三個人走過來,作為以前情報機關的當家人,韓升自然認得他們,雖然這幾個人不常出麵,卻是有爵位的蘇家子孫。

這三人中,帶頭的是南野縣公蘇仲運,他跟老皇帝蘇雲陽是平輩,跟蘇彥是堂叔侄關係,那琪兒見了也要尊稱一聲皇叔。而另兩位,也都是縣公,都繼承了幾代下來,連藩地也都不用去就,每月在長安城能享受到俸祿和田租,混吃等死的那種。

蘇仲雲年近花甲,顯得很雍態,劉愈看了便想這老家夥用不了幾年便要高血壓引發一些列病症玩完,而另兩個則很年輕,一個二十多歲,一個三十多歲,顯然是來撐場麵的。劉愈也知道現如今蘇家的皇子皇孫日子很不好過,雖然現在國姓仍舊是蘇,但誰也都知道劉愈隨時會讓其改姓“劉”。劉愈當政,會打壓蘇家子孫,在外人看來,之前一眾藩王和藩主南逃的案子正在往“謀逆”的罪行上發展,就是劉愈為了鏟除蘇家皇室的威脅。

現在整個長安城,有資格上朝露麵的皇室中人越來越少,即便有幾個資曆高的,也學會了明哲保身,因而今天當出頭鳥的,隻有蘇仲雲和兩個後輩。

隻見蘇仲雲走到百官列前,往地上一跪,舉著一份奏本,雖然很多朝臣都知道他所奏的是什麼,但這之後看著他還是多有驚訝。因為他這一露麵,就等於是暴露在劉愈的槍口之下,得罪劉愈的皇家中人有什麼下場,朝官都是心知肚明,那是沒一個有好下場。

琪兒不認得這老家夥是誰,而蘇仲雲跪在那,訥訥的半天沒說出一句話,也沒自報家門。劉愈也是通過韓升昨日的提醒才知道誰是蘇仲雲,當然劉愈也知道他奏本上提的是什麼,那是關於大赦的奏本。

“老臣以為……陛下……登基……對,登基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蘇仲雲開始在那用很繞嘴的話說著。

劉愈打斷他的話,道:“等一下。南野縣公,能直話直說嗎?歌功頌德阿諛奉承的話也可以免了。”

蘇仲雲顯然沒聽見劉愈的話,劉愈在那說,他也在說:“……陛下親征南方,令……國土安定,四野臣服,我等……上感天恩,下感厚土,陛下之功德自當永世……流傳……”

一番話顯然是早就設計好的,是不是他寫的還不好說,但明顯他是在朝堂上死記硬背,把一席話說的令人耳朵起繭子。這令劉愈頗為無奈。

一個朝堂,天子可以決定對待臣子的態度,一個天子通常隻有一種態度,或謙和,或強硬,又或者軟硬適中。顯然琪兒屬於那種很謙和的皇帝,因為她什麼都不懂,需要劉愈從旁協助。皇帝的態度很容易讓人琢磨,可臣子的態度,因為人太多,就並非皇帝能挨個去揣度的。

有的大臣喜歡做實事講重點,有的大臣則喜歡歌功頌德拍馬屁,一百個臣子有一百種心理,當然一百個臣子心目中也有一百個不同的皇帝。倒不能說哪種臣子一定是好的,能位列朝班的,都有其獨到之處,他老爹和祖宗有獨到之處那也是他胎投的好。劉愈很清楚,這種拍馬屁的,都是背後藏刀的那種人,表麵上說的越恭維,背地裏越有一套見不得人的本事。比如說今天的蘇仲雲,劉愈很清楚他不是來歌功頌德,而是找麻煩的那位。

劉愈打不斷他的話,權且就聽了他一通廢話。蘇仲雲在那侃侃而談,說了好一會時間,才把歌功頌德的話說完。劉愈心想,這應該是到重點了吧?

誰知道蘇仲雲突然迎頭伏地,說了句:“……我等恭祝陛下萬歲,順朝基業永世昌隆……”

這話說的旁邊的大臣很是不爽,他這麼說,就好像要讓所有的大臣一起跟他跪拜,一起來“恭祝”陛下萬歲一樣。但實際上,蘇仲雲在朝堂上沒什麼資曆,他說什麼話,別人不需要聽。因而他跪伏在那半天,也沒一個人應。隻有幾個站在前排的大臣,在打量著他,就這麼打量著,老半天以後,眾人才發覺有些不太對勁。

“南野縣公太客氣了,陛下讓你起身呢。”劉愈實在忍不住,說了一句。

卻見蘇仲雲頭一歪,仰躺在大殿之上,如此一來滿大殿的人才知道,原來蘇仲雲不是跪在那死賴著不起身,而是暈倒了。

如此一來,大殿上稍稍有些混亂,趁著侍衛進門抬人去為蘇仲雲救治的時候,大臣之間也在議論紛紛,都覺得這個蘇仲雲太不濟事,說幾句話便暈倒,這樣的心理素質還出來當出頭鳥,那跟當活靶子沒區別。

蘇仲雲被抬了下去,他的奏本還留在地上,蘇仲雲帶來的兩個撐場麵的蘇家子孫,顯然更不想當出頭鳥。地上申請大赦的奏本,他們也不敢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