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上麵派來的(1 / 2)

時間已經到後半夜,從子時開始的滅佛行動已經持續了兩個時辰,還有一個多時辰就要天亮。在天亮之前,長安城內卻亂事迭生,先是晉昌坊南山下上悲寺的爆炸,再就是城中四下升起的火頭。

劉愈看看遠處火光升起的地方,猜想了一下火勢的根源,不用說,應該是跟三清教在城中的餘黨有關。三清教的餘孽選擇在這樣一個夜晚來製造長安城內的混亂,顯然已是強弩之末,劉愈甚至能感受到,這是三清教在長安城中最後一搏了。

因為城中已經戒嚴,因而即便火勢升起,也不會造成特別大的混亂,全城的衙差和防司衙門士兵都在嚴陣以待,即便有爆炸和著火的出現,火龍隊也會第一時間趕到火災現場,組織救火的同時也會疏散百姓……

劉愈想到這,馬上想到問題的關鍵,就是“疏散百姓”。

劉愈再深入想了想,這些火頭的起始位置,大多都是在內城當中,那也就是說,找到起火的寺廟,跟之前被搜查後空置的寺廟比對一下,若是那些“空置”的寺廟中也著火,那就說明是三清教的人,是想借著朝廷前去疏散周邊百姓時,混在人群中逃走。若然不是,那就是三清教的人,想借著火勢來製造大規模的混亂,圖謀逼宮之事。

劉愈心中有些擔憂,若是前者,那好辦的多,隻要嚴查各疏散點,不要讓人鑽了空子混在人群中便可。但若是後者,他的準備不太充足,而他對三清教的逼宮計劃又不甚明了,因而在戰略上會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麵。

劉愈再想,或許沒到“被動挨打”這麼嚴重的地步,隻是說見招拆招,因為此時的他全麵掌控著局勢,各級軍隊也隨時聽命於他。

劉愈與隨從策馬快速穿過內門,進入內城,沿途戒嚴的京兆府衙差,或者是六防司衙門的士兵,又或者是新軍士兵,會準確指明現下城中負責搜查各所寺廟的新軍各部的準確位置。

而劉愈所找的,也是霍病,霍病前腳離開晉昌坊,劉愈後腳也跟著離開,但到內城後,劉愈才發現霍病這個急先鋒已經先衝去城中火災發生地去查看情況。

“哪座寺廟現在著火中?”劉愈問了街路上負責設卡的新軍將領。

將領答道:“文安坊的幾座寺廟,剛起火。”

劉愈看了看文安坊所在的東邊,那裏距離京兆府負責的部分也很近,劉愈再問霍病的位置,才知道霍病去了相反的方向,顯然是被城中四起的火頭弄的焦躁不安,正在四下奔走。

一旦失去目標的霍病,也會像沒頭蒼蠅一樣亂飛,主要因為霍病缺乏洞察大局的觀察力,霍病做事情,隻有聽命於人才會發揮出他最大的效力。

“通知霍將軍,讓他往文安坊過去,片刻不得怠慢。”

劉愈在外城中沒有管晉昌坊南山下上悲寺的爆炸,和那裏出現的一些抵抗,卻徑直進入內城往文安坊方向而去,柳麗娘在後跟隨。柳麗娘想了想,這應該是劉愈察覺到什麼端倪,可能是劉愈覺得,蘇哲就在文安坊的某處寺廟當中。

劉愈也的確是這麼想的,他這麼匆忙過來,是看準了蘇哲的心理,既然要處在長安城這種燈下黑的地方,那就要把燈下黑發揮到極致。文安坊距離皇城不遠,最近的地方,隻隔著幾條街道,若是蘇哲一直藏身在這等地方,而且是在寺廟中當和尚,鬼也猜想不出來。

在劉愈看來,蘇哲這麼做雖然聰明,但聰明反被聰明誤,若非蘇哲在朗縣露麵,以表現他自己根本不在長安城中,讓朝廷以為他在關中某處地方,卻恰恰讓劉愈發覺他帽子的問題,繼而懷疑他可能是化身為和尚藏在長安城中。劉愈在這次行動之前,心裏對自己猜想的信心最多隻有七八成把握,但如今城中亂象迭起,他已經近乎敢肯定自己的猜想沒有錯。

劉愈感覺到跟蘇哲的距離這麼近,這應該是他最後一次坐臥不安,隻要拔除了蘇哲,劉愈再想不到任何理由,可以威脅到現如今琪兒皇位的穩固。

劉愈興衝衝地往文安坊挺近,可到了文安坊內,看到火光處處以及街道上百姓四下奔逃的模樣,才感覺到他把事情想簡單了。

蘇哲所采用的製造混亂的方式,不僅僅是找幾個人去點火這麼簡單,火勢比劉愈想象中要大的多,至少在文安坊,已經有小半的麵積已經被火光所包圍,而且火勢逐步加大,簡直要將整個文安坊吞沒。在如此境況下,要找到混在其中的蘇哲,就跟大海撈針一樣。

不過劉愈臉上還是升起冷笑之色,因為文安坊畢竟隻是內城西城的一塊區域,就算是蘇哲混在逃難百姓中,蒙混過關,他也逃不出內城。整個長安城現在就好像三張網,大網套小網,文安坊不過是最小的一張網,這張網的牢固,便已經讓身處在當中的人,插翅也難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