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踏鼓飛來孔雀王(2 / 3)

就這樣不吭聲地喝茶,靜靜坐著,我倒也不覺得悶,也沒覺得這房內的氣氛尷尬,以前到他那裏學畫就是這樣的,他可以很久都不說一句話,隻是靜靜地坐在那裏或者是站在那裏,仿佛在思考什麼,而我也從不貿然打斷他的遐思,刻意地去扮演所謂解語花的角色,可能這個原因,導致我們的關係始終無法再進一步。

又過良久,他淡淡說道:“這陣子事情多,沒有緊盯著你學丹青,你是否生氣了?聽若霧說,你已經半個多月沒進園子來了。”

我不敢抬頭:“沒有的事,這陣子,我也挺忙的,畢竟要過節了,大家都很忙。”

他看了看我,見我心平氣和的,也許感到滿意?所以柔聲問我:“那你可曾學那手劄上的畫?”

要死了,當然沒有!我這些日子一有空盡在琢磨被人暗訪的事情了,哪還有閑情去跟不會說話的本子去學畫什麼蘭草?手劄講解得再詳細,也不如他老人家的隻言片語啊!

我頓時感到心虛,說:“還沒有。”跟老師還是說實話的好。

抬頭看他,竟然沒有生氣?反倒像鬆了一口氣似的:“那就算了,反正也不急在一時。今天不說這個了,你難得出來,我帶你去個地方,那裏的物事你見了保準喜歡。”

見他麵露喜色,我忍不住問:“到底是什麼地方?有什麼神奇的事物?”

他不做聲,有點“就不告訴你”的樣子,隻是站起來,讓我跟在他後麵,我們兩人一前一後的走出了微音閣,我看得出來,微音閣的人對吳允節甚是恭敬。

吳允節帶我去的地方是一處露天的戲台,他帶我在一個“貴賓席”坐下來,還叫來茶點,然後示意我稍安勿躁,我覺得奇怪,難道我的不耐煩表現得很明顯嗎?

不過,萬幸的是今天戲台上表演的不是依依呀呀一個字要唱半天辰光的戲曲,而是-------從南越國來的民間雜藝大薈萃!

首先表演的是魔術,是那種傳統原始的魔術,第一個魔術是百寶袋,明明是一個空空如也的袋子,在魔術師裝模作樣地抓了幾把空氣進去以後,紮緊了袋口,放進了一個空箱子裏,過了一會拿出來,那口袋裏的東西就像泉水一樣取之不盡了,取出來的東西品種很豐富,有鮮花,有鴿子,還有各種各樣的手帕。

第二個魔術師帽子裏飛出白鴿,一如我們現代人所看到的那樣。在看第一個魔術時,我見周圍的人都十分驚訝,眼睛都睜得大大的,伸長了脖子,樣子相當滑稽可笑,於是我也忍不住偷偷地笑,旁邊的吳允節微笑著看了我一眼,眼神殷殷,眸中水波瀲灩。

魔術結束以後,接著是極具代表性的孔雀舞。戲台上,一個頭戴鋼盔,腰間圍著鮮豔孔雀羽毛的男子健步從台後走了出來,伴隨著一陣熱烈的鼓聲有節奏地響起,那男子踩著鼓點,模擬著孔雀的動作,將孔雀在樹林中高傲漫步,在溪水前攬像自憐,在清晨的陽光下整理羽毛,甚至在引頸高歌吸引雌鳥等情形惟妙惟肖地表現了出來,那男演員的身材高挑,體格健美,舉手投足間有一種陽剛的魅力,特別是配合熱烈的鼓點,整個舞蹈極具視覺衝擊力,感染力,我一動不動地看著舞台上的孔雀王,情不自禁地轉頭看了一眼身邊的吳允節,隻見他坐姿端正,身姿修長,可不正像一棵雪中的青鬆?。

我的臉微微一熱,練忙扭頭看台上的那隻模擬孔雀,此時的“孔雀”在做完一係列的模擬動作以後,開始喚來同伴,一起在森林中起舞,這就是南越國的集體孔雀舞了,據說這舞蹈是那裏的人們為慶祝豐收圍著火堆在月光下跳的,看點不是演員的模擬性動作,而是那種歡樂的氣勢。試想一群年輕力壯的男子跳著原生態的孔雀舞,場麵確實令人血脈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