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棒和糖(2 / 2)

湯寶生就不說了,參與了《表錯七日情》的製作,而且攝影效果拿捏得很好,完全符合他的要求,正好又有檔期,於是跟著過來了。

除此之外,同時一起受邀過來的還有黃嶽泰以及他的弟子敖誌君,前者從77年開始擔任攝影師,已經有11部作品,圈內名氣不錯的攝影師。

後者則是從79年開始做攝影師的,到現在也有了五部作品——從這裏就可以看出,這個時候的香港電影的確製作得飛快。

而且後者還有個弟子叫劉韋強,對,就是那個劉韋強,所以從技術上來說,這三個攝影師都非常有實力。

而台灣這邊,張愛嘉幫忙聯係的三個也都很有名——在將來很有名。廖慶鬆比黃嶽泰、敖誌君都要小,卻從19歲就開始掌鏡,號稱台灣新電影的保姆;林鴻鍾是年紀最大的,也是資格最老的,同時也兼著攝影指導。

至於最後一個,杜可風這三個字,第一世裏看過香港電影的人,不應該感到陌生。其實。張皓軒本來希望他來擔任攝影指導的,反正他已經在楊德昌的《海灘的一天》裏擔任過這個職務,是有經驗的,能力就更不用說了。

但林鴻鍾的資曆放在那裏,又是張愛嘉推薦的,加上私下裏暗示杜可風的時候,這個鬼佬故意裝出茫然的表情,讓自己看起來像是沒聽懂,所以隻能算了。

所以呢,一部電影取得成功後。要忙的事情反而多了。之前拍攝《表錯七日情》的時候,幾個攝影師裏隻有湯寶生有點名氣,攝影指導還是關錦朋兼著的,不過重要鏡頭都會和張皓軒商量。

現在台灣、香港兩個攝影組坐到一組,如果不開始就調節好,那麼想要在半個月內完成拍攝隻會是一句空話。

不過,張皓軒既然讓他們坐到了一起,自然是有辦法的。

“看看吧,有什麼意見可以提出來。”等人都坐下後。他隨即讓戚媄珍將帶來的東西,分發到各個攝影師的手中,“可以交換著看。”

很快,翻看的人都露出了凝重的神色。然後開始交換起手中的東西,並不時的往張皓軒這邊瞟著。

拿在他們手中的,是一大堆構圖,關於這部電影的構圖。有黑白的有彩色的,都做得非常仔細。更重要的是,角落裏清楚的寫著角度多少。焦距多少,光圈大小等等,非常詳細。

隻要有足夠的信仰之力,張皓軒可以將整部電影都這樣在紙上畫出來,高成功他們過來後收集的各種資料,街道、環境等等,他來了台灣後都是有看過的。

在座的都是有兩把刷子的攝影師,在給出需要的效果以及相應條件和數據的情況下,心裏揣摩一下,能不能達到心裏自然應該清楚。

“大家不用擔心,這隻是個參考。”張皓軒隨即這麼說道。

語氣帶著輕鬆,看似在寬慰他們,實際是在進一步施加壓力。

簡而言之,他這就是一種隱形的告誡:就算沒有你們,就算身邊的隻是普通攝影師,隻要按我的要求去做,依然可以完成拍攝。

當然,他不可能真的這樣——至少在這幾個攝影師的眼中就是如此,他們不會相信,有人隻要想的話,的確可以憑一人之力完成一部電影的製作。

不過張皓軒的告誡,他們也不得不考慮,無論如何,他是導演和投資人,同時還有一部票房在香港過千萬的作品。

幾個攝影師當中,湯寶生是最輕鬆的,他畢竟和和張皓軒合過,知道他的能力在哪。其次是杜可風,作為一個鬼佬,他不像廖慶鬆他們那樣喜歡拉幫結派,而且就算有人拉幫結派,也不會拉他進去。

“張導演,我有個問題想要請教。”片刻之後,在交換了數個眼神後,林鴻鍾輕咳了聲。

“請教二字不敢,”張皓軒笑嘻嘻拱了拱手,“另外,林先生,你叫我阿軒就是了。”

然後他的目光掃其他人:“我還很年輕,很多地方都可能思慮不周,所以我們隻是很平等的討論,請教這樣的話還是不說了。”

打一棒給一顆甜棗,無論做什麼事情,這都是少不了的,之前既然進行了告誡,那麼現在放低姿態,表示自己還是很尊敬你們的,同樣有必要。

聽他這麼一說,林鴻鍾等人的臉色好看了許多,然後,敖誌君先一步開口問了起來。

接下來的討論,氛圍總體很不錯,兩邊的攝影師都充分的交換了意見,並達成了共識,張皓軒的一番作為還是起了很大的用處。

攝影組的事就算完了,其他的自有別人處理,接下來就是演員的事情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