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家庭聚餐(1 / 2)

次日一早,北京城就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觀。

原本是三教九流和現如今散兵遊勇聚集地的天橋,昨個夜裏突然搬來了大量的木料,連夜搭建出了個戲台子,正在廣場中心,天剛一放亮就已經完工,連台子上的幕布和帷帳用的都是上好的材料。

如此之快的速度和效率,莫說是一般的老百姓了,就算是城裏的富商官員們,也是第一次看到。

台子剛一搭好,就有武生出來翻跟鬥,文生出來吊嗓子,咿咿呀呀的唱腔,叮鈴吭啷的曲子,一大早就回旋在天橋上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過來觀看。

有對京城戲班子比較熟悉的人,看了幾眼,聽了一嗓子,就認出了台上的戲班子,竟然是眼下最紅的玉堂班。

玉堂班在京城的名氣之響,牌子之紅,連城裏的富豪出到千金一場,都得排到明年才有檔期,一般的官員和富商,壓根就請不動。據說是被皇城裏的一位大人物包下了班子,常年在皇宮裏演戲,平日裏尋常百姓別說是看了,連聽都很難聽到,隻有些個老戲迷千萬百計地在些個達官貴人的府宴上蹭過幾出,再就是前些年這班子未曾如此紅火之前聽過。

今日玉堂班竟然會在天橋場子上出現,當家的文生武旦竟然公開獻藝,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天橋廣場上沒多會功夫就擠滿了人,爭先恐後地一睹玉堂班的風采。

卯時剛過,戲台子上就高高升起了一麵旗子,上麵大大地寫著三個字“泥馬記”。

場下先前都是一片喧嘩之聲,等到這旗子一掛,鑼鼓一響,霎時間全場都安靜了下來,靜靜地等待著好戲上演。

這出戲原本演的是北宋末年,金兵攻破京城,擄走了徽欽二宗,康王趙構走投無路間,靠個破廟裏的泥馬顯靈,渡過黃河,後來登基為帝,定都杭州,是為高宗,自此失卻了大宋半壁江山,苟安江南。

玉堂班的演技唱功均是一流,非但演出了緊張的戰爭場麵,而且加演了幾折新戲中,又加了金兵擄掠京城婦女和妃嬪宮女北上,其間淒慘之況,悲聲直上雲霄,看得場下眾人無不熱淚盈眶,思及如今瓦剌人即將南下,北京城麵臨的也將是如此命運,眾人更是心中感懷,當有一人放聲大哭之後,其餘人等也忍不住抽泣落淚,一時之間,天橋上下,悲聲四起。

台下眾人正傷懷落淚之時,台上已演到泥馬顯靈,康王趙構正準備騎乘過河,後麵追兵喧囂,緊鑼密鼓之間,眼見到了最危急的高潮時刻,突然台上響起了一聲暴喝,如炸雷般響徹雲霄,從後麵衝出了一個頂盔貫甲的大將來,怒氣衝衝攔住了康王,高聲說道:“康王留步,此刻萬萬不可過河!”

眾人俱是一驚,以為改了戲碼,可定睛一看,這人臉上並未塗抹油彩,劍眉星目,英氣逼人,身上穿的也是眼下大明的軍服,有眼尖的散兵立刻認出了他,頓時興奮地大叫了起來,“這是大同府的石亨將軍!石將軍,石將軍!——”

石亨衝著那扮作康王的戲子一揖,又轉向了台下的無數看客,運足了丹田之氣,將聲音遠遠地傳遍了整個廣場,“石亨雖是敗軍之將,但也知道,若是康王此刻過江,雖保得住自個性命,但上棄君父,下棄黎民,置北方萬裏江山於水深火熱之中,縱使苟且偷生,於心何忍。”

台下眾人皆是默然不語,那康王退到了一旁,鑼鼓俱寂,隻有他一人的聲音,慷慨激昂,回響在眾人耳邊。

“眾家兄弟,你們且看看這前車之鑒,我們已經敗無可敗,若是還不振作起來,拚死一戰,那麼城破之後,受苦的就是我們的父母妻兒。退一步,我們就是大明的罪人,進一步,我們就算是死了,一樣可以名垂青史!讓我們的家人看看,我們是為他們流血為他們戰鬥,不管敵人如何厲害,隻要有我們有一口氣在,就決不讓他們踏入京城一步!隻要他們膽敢來犯,我們就殺出城去,不死不休,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