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早已鑽進了烏雲層中了,廣袤的野外之中,大風吹動軍旗,獵獵作響。由徐家軍和種家軍組成的一萬校閱部隊,穿著鋥亮的鎧甲,整齊地列成四陣,環繞拜將台。將士們的目光都彙聚在那座高台之上,就在今天,我們的統帥將要擔負起守衛長安古都的重任。金狗猖狂,數年之間,拔燕雲,陷兩河,掃蕩中原,踐踏陝西!家國社稷,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
鄜延淪陷,長安告急,關中八百裏秦川沃野有覆亡之虞!國難當頭之際,諸軍不以大局為念,先後撤退,唯我虎捷與兩萬秦鳳之師直麵金賊!敵雖眾,不足懼,城雖殘,猶可為,但有英雄登高一呼,我輩便血灑疆場又何足惜!
與軍隊的決絕不同,長安的百姓心情更為複雜。數日來,他們在疑慮、不安、驚恐中度過,直到宣撫司發布文告,號召軍民一心,共赴國難,惶惶的人心才稍稍穩定。今日出城而來的人終究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此時若有人進長安城,便會發現,十室已空六七。
無數道目光射向那座三丈高台,這個時候,拜將台已經超出它本身的意義,成為長安軍民的希望所在。無論男、女、老、幼,都等待著,盡管我們或許不能幫他什麼,但至少可以給他一聲歡呼。
拜將台下,徐衛一身戎裝,曆年征戰所養成的威武儀態此時表露無遺。他不需要聲色俱厲,不需要橫眉豎眼,他隻須靜靜地站著,身後十幾員勇將的簇擁足以說明問題。
高台上,陝西最高長官李綱身著紫色常服,上戴直腳襆頭,金帶,魚袋,玉劍,一樣不少。在陝西幾年的嘔心瀝血,讓這位忠直之臣蒼老不少。可此時,他布滿滄桑的臉上,出奇地平靜。
一聲巨響,震動天地,炮起時,萬眾肅靜!
宣撫判官王庶,將三柱清香點燃,交到李綱手上,後者舉香頭額,一連三拜,動作一絲不苟,既虔誠又嚴肅。待清香入爐,又以水酒灑落高台。諸般儀式完畢,王庶送上一張錦帛,李綱雙手接過,問天一拜,而後展開,聲傳四方。
“大宋立國,凡一百七十載,祖先苦心經營,遺留吾人之基業,危在旦夕!女真者,本山林之狄夷,寒茹毛皮,渴飲獸血,所謂不類人也。宣和中,朝廷為複中華之舊疆,成神宗之遺願,與女真締結盟約,共伐契丹。然此狄夷蠻種,不通教化,全完信義,狼煙未熄,刃血未幹,便以殘暴不仁之師,南下入寇。數年之間,堂堂山河支離破碎,泱泱之民流離失所,中華有史數千年,此誠未有之變!”
“陝西,為炎黃手創華夏之聖地,中華發源之根本。今金寇猙獰,攻陷鄜延,寡廉鮮恥如張逆者,竟曲膝而降,委身事賊!敵酋粘罕,覬覦關中沃野已久,鄜延陷,其必渡渭而扣!綱不才,承天子命守牧一方,今當軍民之麵,指天盟誓,與長安共存共亡!若怯戰避敵,人皆可罵!人皆可誅!然綱書生之輩,不知兵法,不識戎器,古來征戰皆賴良將,視今陝西諸路,可謂良將者,當推徐衛!衛籍大名,其祖曆代從軍,為行伍世家,父彰,征戰西陲多半生,敵聞風而喪膽!及至金賊南來,奮然而起,以老邁之身出山領軍,一戰潼關,二戰帝陵,追殘敵於河北,剿頑寇於山東,威名赫赫,世所共欽!天子謂,國家之長城,軍中之元勳!衛有其父之風,忠勇冠於諸軍,今綱承古製,築拜將台,拜衛為左驍衛上將軍。重組永興軍路,以衛充‘權永興軍路經略安撫司公事’,馬步軍都總管,知京兆府,轄京兆河中二府;陝、同、華、耀、邠、虢六州;清平,定戎二軍。”
“諸軍,並聽節製!共抗金賊,守土衛民!徐衛,登壇受印!”
話音落時,徐衛在萬眾矚目之下邁開腳步,抬階而上,所過處,甲士皆垂首致敬!登上拜將台,李綱已經手揍永興軍帥司大印迎候,諸司長官都隨侍左右。停步於台階盡頭,徐衛深深呼吸一口,緊握刀柄,昂首而上。
至李綱麵前,兩人對視,李宣撫麵露欣慰之色,沉聲道:“子昂終不負我。”
“卑職當盡全力。”徐衛說罷,垂下頭去,平伸出雙手。當感覺手上沉甸甸時,他知道,這方代表著陝西轄區最大,人口最多的帥司大印,已經到了他手裏。
接過帥印,後退兩步,再轉身向西,舉起印匣,遍示軍民。刹那之間,諸軍歡聲雷動!高呼“威武”!而外圍的百姓,也獻上了發自內心的歡呼!其聲,若驚濤拍岸,其勢,若九天奔雷!直入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