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五年十月,大宋兩個戰場上,江淮地區戰成了一鍋粥,與金軍隔江相望的鎮江行在成了驚弓之鳥,朝中為是去是留爭執不下。但在陝西,集結起來的十二萬西軍主力,卻準備向女真人發起反撲了。
徐衛受命擔任都統製,總管諸軍,負責擬定戰略,指揮全局。但這個都統製不好當,陝西金軍一反常態,收縮兵力全麵進入守勢。想打大規模的兵團會戰,人家不給你這機會。而且宣撫處置司的意見,是兵分數路大舉反攻。以現在宋金兩軍所處的地形,還能分成幾路?不外乎就是一路走關中平原,進攻同州,而後轉兵背上,攻丹州延安;另一路則從坊州出發,直接攻擊鄜州。
但是女真人早有防備,鄜州調來了韓守,必有重兵防守。同州據偵察隻有少量金軍活動,但徐衛認為,這是誘敵之計。同州附近一定隱藏了金軍的主力,就等著誰去硬碰硬的打一場野戰。
婁宿現在就象一隻刺蝟,全身縮緊,豎起尖針,等著西軍去下口咬。徐衛召集各路大將商討進兵方向,北路招討司的張俊建議,他和西路招討司姚平仲去攻鄜州,南路招討司的部隊和宣撫司直屬部隊走關中平原,畢竟這兩年紫金虎的部隊屢次跟金人交手,經驗豐富。
但徐衛不這麼想,此次反攻,準備不充分,集結又倉促。而且這次不是他將打獨鬥,三路招討司精銳齊出,指揮起來不可能跟自己的部隊一樣得心應手。金軍既然收縮防禦,那肯定把西軍有可能的進兵路線全都算死了,如果還按套路出牌,隻會陷自己於被動。
那要怎麼才算出其不意?從金軍想不到的路線進兵!
但老實說,想要反攻,最便捷的就是從坊州攻鄜,或取道關中平原攻延安。舍此之外,還真沒有合適的路線。陝西的北部是丘陵溝壑縱橫之地,山高坡陡,地形複雜,不利於大軍推進。
可徐衛偏偏就盯上了陝北。吳玠認為,耀州西軍大集結,婁宿肯定也收到了消息,我軍如果舍近求遠,北上攻打金軍占領的保安軍,勝算要大一些。當然,鄜州也要打,打不打得下來是其次,關鍵是把韓常拖住,不讓他支援保安軍。至於關中平原,不去,確保京兆府無恙就成。
徐衛根據吳玠等人意見提出的這個策略,將領們都讚同,因為誰也不願意去關中平原。攻城拔寨是西軍的拿手好戲,至於跟有騎兵優勢的金軍在關中平原作戰,除了紫金虎,誰也不好這一口。
要攻保安軍,必借道慶陽府,再順著洛水往下走。按理說,張俊和徐成率領的部隊本來就是從慶陽府下來的,要攻保安,理應由他們上。但徐衛卻決定,他親自去攻保安,徐成率部協助。姚平仲和張俊攻鄜州。徐勝和徐洪守耀州,防止金軍從關中平原長驅直入,威脅京兆府。
計議已定,徐衛發號司令,分撥糧草。臨行之前,他再三囑咐徐四徐五,一旦保安軍和鄜州受到攻擊,而關中平原上又沒有反應,金軍很可能會來攻打耀州。這地方是策應諸路兵馬的中樞大本營,一旦耀州失守,那就等於打到我軍的七寸上了。耀州一丟,攻打鄜州的部隊就被堵死,長安也將受到直接威脅。那樣的話,西軍這回樂子就大了。
一切準備停當,免不了祭旗出師。徐衛將自己的騎兵交到徐四徐五手上,又從北路招討司部隊中劃出了徐成所部,共計精兵三萬六千餘人,火速兵發慶陽府。為了迷惑金軍,他下令姚平仲和張俊,他一動身,這兩個立即攻打鄜州。
十月末到十一月初,陝西狼煙再起。姚平仲會現張俊,引馬步軍六萬兵出坊州,逆洛水而上,直撲鄜州。韓常不知是不是受了馬五指點,鄜州境內直羅和鄜城兩個縣主動放棄,主力駐守鄜州城,另有一支偏師防守洛川縣。
金軍果然得到了增援,當姚張二將引大軍逆洛水行至鄜州城南麵一百餘裏時,就遭遇了金軍阻擊。鄜州多山多水,地形不利於騎兵奔馳,金軍也隻好用步兵為主來阻擋宋軍。姚平仲保持了一貫的勇將本色,親自領軍出擊,不到半日,擊潰擋路之敵,繼續前進。距離鄜州城六十裏,再遇阻擊,姚希晏三鼓而破,高歌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