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皇帝此番之所以如此,還有一個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那就是,從前,他一門心思都放在皇後身上,兩口子終日卿卿我我,如漆似膠。如今,他自然也是極寵劉鳳娘的,但他的老娘作主,替他選了多位美人進宮,那也不是用來擺著看的。
其中,尤以朱氏和徐氏最得他歡心。朱氏一進宮,就被越級封為“良人”,沒過幾個月,又封了“婉容”,皇帝時常與她相守,談論詩詞文學,很對胃口。至於徐氏,趙謹也是喜愛得非常,她固然不像朱氏那樣家學淵源,奈何精靈古怪,又生得極美,皇帝與她在一處時,總是歡笑,並不曾有半點不快。兩位美人打破了劉鳳娘在後宮中的壟斷,自然就讓皇帝不再把把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個女人身上。順理成章的,這兩位新寵的父親,都得到了晉升。
這一次謀劃受挫,未能打擊到秦檜。他審時度勢,分析認為,如今朝中已經隱隱形成了三股勢力。一是徐良、二是折彥、三就是劉家。徐良作為老牌的實力派,引起了皇帝的猜忌,所以才有了折彥質上位。所以,徐良一定是最先被打倒的!
至於他自己屬於哪一派,他倒不是很在意。看情況定,如果徐良倒台了,折彥質把持朝政,他就是折彥質這一派,如果折彥質也倒了,他就是劉家那一派。不過,這些都可以以後再說,現在要緊的是,打倒徐良!
而要打倒徐良,你一個個去剪除他的羽翼,那是下下之策。打擊他的施政理念,這才是上策!徐良的施政理念是什麼?是主戰,是主張北伐,收複河北,收複燕雲!隻要破壞了他這個主張,徐良自然無法在朝廷立足,不需要誰去壓製,他自己就會辭職!
奔著這個目標,他又向皇後和折彥質雙方提出。重新與金國締結和約,劃定疆界,以示互不侵犯之意。如此一來,徐良北伐燕雲的計劃自然宣告破產!
此議得到了劉鳳娘和沈擇的極力讚同,而且他們也認為,皇帝那裏沒有問題,因為官家也不想打仗!隻需聯合折彥質,在朝中推動此事就行了。
可秦檜上竄下跳,卻忘了一件事情。沒錯,折彥質是跟徐六不對盤,雙方爭得不可開交。但再爭,折彥質也是主戰派!
當秦檜向他提出這個主張時,麟王就明確表示,此事斷斷不可。河北如今還在女真人控製之中,那是我固有領土。如果重新締結和約,劃定疆界,那就是在法理上承認,河北以及其他未收複的地區是金國領土,這絕對不行!
折仲古到底還是有原則在的,秦檜碰了個釘子,又不敢得罪折係,便暫時打消了這念頭。倒是劉鳳娘不知天高地厚,認為折彥質不同意,那就讓秦檜領頭,在朝中推動此事,她是恨毒了徐良。秦檜卻不是愣頭青,深知沒有折彥質支持,此事絕對要黃,好說歹說,勸住了宮中。
徐六此時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今時不同往日,折彥質和劉家在朝中坐大,他有著深切地體會。誠然,徐六並不想作一個“權奸”。他深受其父徐紹的影響,渴望作一代中興賢相,盼望在自己手裏,完成大宋的中興和統一,做前人未做之事。但是,搞政治的人,基本就不要奢望什麼高風亮節了。權力能蠱惑人心,當你大權在握時,你很自然地就把它看成是你私有的東西,容不得旁人來爭,來奪!
眼下,想從內部爭奪上占據上風可以說非常困難。折彥質本就是皇帝扶起來掣肘自己的,宮中的皇後是皇帝的妻子,也奈何不得她。徐良思之再三,隻能從外部借力。
這個“力”從何來?那就是金國。揮師北伐,以軍事上的勝利,來穩固自己的地位!
正巧,去年各地都“大稔”,糧草豐足,國庫裏的錢也足夠支撐一場戰爭。無論是西北,還是南方的宋軍,都已經休整完畢,剛從戰場上下來不久,軍隊士氣高昂!而且,這次若是用兵,不需要像從前那樣動員幾十萬精銳,耗費大量錢糧。有老九二十幾萬西軍在旁,金軍就得時刻防備著他,取河北,隻需要一場有限規模的戰役即可。如此一來,風險既小,耗費也少,實在是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