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5章 花芊陌(2)(3 / 3)

英宗趙曙對王韶的任命也不算過分,所以得到了韓琦等文官的支持,但他們沒有意識到一個傳統在王靜輝的策劃下終於開始出現了鬆動——武官進入樞密院一定會受到文官的彈劾!帝國參謀部雖然現在還是一隻雛鳥,但它卻是直接隸屬於樞密院,王靜輝當初這樣設計的時候就是為了安排武官進入樞密院,在他的眼中很難想象一個國家的最高軍事力量的中樞指揮機構居然是真正帶兵將領的禁區。

宋朝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傳統固然是防範武將掌權的心態所使,但這樣的防範措施太過頭了,武將在朝堂上幾乎沒有任何信心,而樞密使這樣的職位也大都是幹過參政知事的官員才能擔任。武將進入樞密院在慣例上更是障礙重重,即便是在邊疆立功的武將也至是召回汴都開封,先進入樞密院被文官係統嚴厲的打擊幾個月後就下放到地方當地方官了,無論是仁宗時代的狄武襄還是現在的郭逵都無一例外,就連現在慈壽宮的那個曹太後的爺爺曹彬也不能擺脫這樣的命運。為了在這個傳統上先鑿個洞,王靜輝自己也是慢慢的做著準備,不斷完善參謀部的職能,看來到現在為止效果似乎還不錯,相信幾年幾十年後,大宋這個頑固的傳統必然走向一個更好的方向,至少關於國家軍事行動上,將會有武將出身的人來參與策劃。

福寧殿議事之後,王靜輝達到了他的目的——將王韶從大宋的低級軍官中發掘出來,讓大宋的統治高層能啟用這個天才將領。不過據王靜輝所知道的曆史,王韶被王安石發掘出來後,基本上是在邊疆,而曆史上的神宗趙頊給王韶的職位也是秦鳳路經略安撫使司主管機宜文字,不知道這樣的變化能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但總體上來說王韶此時已經形成了他自己的戰略想法,再加上王靜輝的“不時點撥”,這讓王靜輝基本上放心了。

當王靜輝從皇宮回到駙馬府的時候,駙馬府中已經有很多人來拜訪或是送來了請柬,他現在也是大宋文化、經濟、政治圈子裏麵一個重要人物了,隨著他在這幾個方麵的頻頻出手,並且都取得了良好戰績的情況下,這個駙馬的名聲也是水漲船高,愈來愈響,無論是激進派中的年輕官員,還是保守派的官員,對這個行事老成穩重的駙馬的印象非常好。

王靜輝手中請帖的來源是五花八門,有來自文人、官員、商人的請帖。商務印書館評審團成員也集體發出了一張請帖,希望王靜輝能夠參加一個聚會,這個評審團成員自身就是名重一方的文豪組成,現在這個評審團隨著《梅雪》的發行和影響的進一步擴大,幾乎就成為天下所有讀書人心中的神邸,這裏麵的成員猶如星座一般星光燦爛。

除了評審團的請柬外,還有東陽郡王趙顥、楚州商團住開封的商會請柬……但最吸引王靜輝的便是一張來自翰林學士王安石的請柬。王安石給他送請柬,這在王靜輝的心中覺得即不可思議,又在情理之中。自從他來到這個時空後,大宋已經有太多的改變,和曆史上的宋朝雖然說不上麵目全非,但這巨大的變化如果放在他那個時空的後世曆史學家眼中,無疑是天方夜譚。

王靜輝現在所做的一切幾乎就是一個微縮版本的“熙寧變法”,不過他比王安石幹的更加出色、更穩重而已。同樣是在一年之中,他也推出了青苗法和免役法,雖然中間的內容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效果也比較緩慢,但卻沒有如曆史上王安石那樣換來的是朝野的一致反對、責問,幾乎大部分的官員在心中是讚同他的改革,皇帝英宗趙曙雖然不像神宗趙頊那樣遇神殺神那樣的強烈支持自己,但也是給予了大力的支持。這些王靜輝都看在眼中,他甚至覺得自己,邁的步子有些大了,能把這兩項新措施無害的推廣到整個大宋,那所產生的效益已經非常大了,現在對於他來說所做的就是穩重、穩重加穩重,一旦快起來,肯定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的麻煩。

對於王安石這張請帖,王靜輝是非常重視的,為此他退掉了在那一時段的所有邀請。王安石是他來到這個時空後,最想見到的人之一,這個“拗相公”在曆史上有著太多的爭議,而他也是王靜輝本人所尊重的大宋著名人物之一,對於那份九死不悔一心推動改革使國家富強的決心,更是讓現在的王靜輝欽佩不已——他現在就感到推動社會變革是一件多麼複雜而又危險的事情。

各位讀者,非常抱歉,戒念現在病的比較重,而且最近遇上了很多煩心事,更新的質量也跟著受了影響,但我會盡力完善《宋風》,以後的更新如果有什麼問題,我會在討論區發貼子公告的.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