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化整為零(1 / 3)

第一百五十一章 同行

王靜輝在八月末才到達楚州,這比他的預期要晚上了一個月,好在李管事先打了前站,到了阜寧和鹽城進行先期準備。興國銀行投資的連接楚州到阜寧和鹽城的“高等級”公路已經完全竣工,而依托楚州境內原有的灌溉主幹渠而拓展的小運河網也接近完工,到時候所有在阜寧和鹽城靠岸的船舶,一靠岸便可以選擇便捷發達的水陸交通,便可以將貨物和人員運送到楚州,通過大運河輸送到大宋全境,論交通發達,楚州在大宋來說僅次於汴都開封。

現在的楚州發展極快,可以算得上是日新月異了,王靜輝才離開楚州不到兩個月,這裏又變得繁榮了許多,楚州舊城的地價也在瘋長當中,城市的規模已經不能滿足需要,開始向外蔓延開來,先前距離比較近的幾個村鎮已經為了應付南來北往的客商而逐漸增肥成為楚州的衛星城了。

王靜輝回來前便派人先期召集了所有楚州的地方官員到知州府來議事,他現在還掛著楚州軍州事的職位,但淮南東路轉運使的職位已經交給朝廷派了官員交接了,下一任軍州事的人選,他向皇帝推薦了自己的副手——通判薛向之。依照王靜輝的身份和地位,向皇帝推薦幾個人,這個能力還是沒有問題的,神宗趙頊也非常痛快的便答應下來了,任命薛向之的手詔便在他的袖子裏麵。

王靜輝在楚州任職的時間雖然很短,還沒有達到大宋官員體製中任職三年的要求,但在皇帝酌情起複麵前,這也就顯得不重要了,楚州的發展雖然讓這個時代的人都有些瞠目結舌,但在王靜輝的心中還遠沒有達到心目中目標,現實需要又不允許他去在這裏實現自己最初的想法,所以需找一個合適的接班人才是他最關心的。

嚴格的說通判薛向之並不是王靜輝心目中的最佳人選,但通過他的觀察,薛向之雖然有些木納,但有一個非常好的“優點”——不折不扣的完成上司所交代的命令,加上薛向之又是少有的清官,便成為“最好的”人選。

隻要神宗趙頊對王靜輝的聖眷不衰,那他便可以在汴都開封遙控指揮薛向之在楚州繼續實行他的改革方略。楚州的官場經過王靜輝的鐵手洗禮後,沒有人敢違背他的意思來頂風作案,薛向之本人是個清官又很固執,隻要他通過趙頊的手詔便可以操縱楚州的大局,這就方便他來完成自己的設想了。

本來好友蘇軾也是個非常不錯的人選,不過人家蘇子瞻現在已經是龍圖閣侍製了,再往上升三級便是王靜輝夢寐以求的龍圖閣直學士,讓人家來做楚州的地方官,可能會影響到蘇偶像的大好前程。現在的蘇軾和他的政見不同,雖然私交不錯,但王靜輝要想在汴都來實現“遙控指揮”,那樣的難度也太高了點,所以他便打消了這樣的想法。

在楚州知州府大堂,王靜輝當著所有楚州主要地方官向大家宣讀了關於通判薛向之接任他成為新一任楚州軍州事的詔書。事先他曾經私下裏麵和薛向之交流過,所以薛向之本人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對此也沒有什麼異議——他當通判不過才三年多,政績全都是跟著王靜輝幹出來的,雖然按照資曆也可以進汴都當個京官,但那樣未免太平凡了些,王靜輝讓他當軍州事,總領一州職責,雖然還要等上三年,但有前任奠定厚實的底子,他要是沒有什麼作為,那可就實在是太廢物了,到時候再入汴都當京官,那地位完全就不一樣了。任誰都能夠看出這是天大的好處,王靜輝雖然是個駙馬,但他可是大宋第一寵臣,能夠榜上這樣的天子紅人,仕途上隻要不犯什麼原則性錯誤,日後十年入主中樞自然有望!

在宣布詔書之後,眾人都用豔羨的眼光看著薛向之,不過他向來是一幅鐵板臉,還是向往常那樣接受了詔書。所有的官吏都向王靜輝按部就班的彙報了這兩個月楚州各地的情況——雖然薛向之詔書到手,但王靜輝還在楚州全權處理楚州事務,再過一個月之後,他才能正式就任呐!。

聽過彙報之後,這個時候王靜輝才知道已經有幾條商船在三天前停靠阜寧港了。他趕快召見市舶司的官員,發展海外貿易意義重大,他要在第一時間知道這中間的結果。市舶司的人就在堂下等候,聽到王靜輝的召見,市舶司提舉曾唯來到偏廳,這裏隻有王靜輝和薛向之兩個人,其他官員在彙報後,晚上王靜輝會宴請他們,所以都散去了。

曾唯字子華是個比較有背景的人,當初王靜輝也曾和他有過接觸,看他年齡不過三十接人待物非常老臉,舉止不凡,注意到後不久便從李管事的嘴裏得知這個曾唯是參知政事曾公亮的侄子,原來權知開封府曾公著的四兒子!不過還好為人在他眼裏還算是正派,是個非常有朝氣的年輕人,和蘇軾是一個類型的,但處世可要比蘇軾老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