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亂局
雖然在大宋北方,五六月份已經算是開始進入夏天了,但在西北這裏的早上依然寒氣逼人。王順站在神堆驛矮小的城頭上對後麵的傳令官說道:“去告訴大帥,我方偷襲得手,傷亡甚微,俘虜三千有餘!”
王順——這是冰封在西北現在所用的化名,在鐵治務的戰鬥中因為表現非常搶眼,被李清親自提拔進鐵騎營,不過他身上穿的服裝顏色上和鐵騎營的一樣,但是裝備卻還是以前的那套牛皮胸甲。這個時代論武器裝備精良自然是宋朝的最好,甚至在宋軍中有的精銳部隊中居然都是魚鱗甲。西夏和遼國的防護裝備相比之下就差了許多,這也許和雙方不同的作戰重點有很大的關係,不過在像鐵騎營這樣的軍隊中還是裝備了鐵甲,王順沒有穿鐵甲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最大的優勢便是機動靈活,在近身作戰中比較沉重的鐵甲防護性雖好,但卻使得他的身法速度大大受限,戰場之上生死就在一線之間,他自然選擇能夠發揮自己長處的裝備。
在鐵治務立功之後,王順又參加了幾次戰鬥,幾次戰鬥下來,王順的戰功非常搶眼,順利的憑借戰功升至騎前校尉一職,在鐵騎營中統領大約一千人左右的部屬,在鐵騎營中算是一個高級武將了。能夠讓李清動用鐵騎營這樣的精銳部隊次數並不多見,不過現在李清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隻要戰事稍有不順,他便立刻將鐵騎營投入戰場。潑喜軍本身便是天下軍隊中非常有名的一支勁旅,在這樣的軍中還能夠稱得上精銳的鐵騎營當真便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雖然鐵騎營的規模不過五六千人,編製更加像是仿製西夏以前有名的“質子軍”,但是其戰鬥力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強大”,有時候王順甚至在心中將這支軍隊和大宋的特種部隊相比較,令他比較安慰的是,大宋特種部隊人數上雖然沒有這麼多,但在戰場上所起的作用卻不是鐵騎營所能夠相比的。
王順在鐵騎營的這段時間裏,也充分了解了這支部隊的一切,李清頻繁動用鐵騎營已經使得全軍上下都開始感到疑惑,任誰也能夠感受到李清急於解決這裏戰鬥的心情了。鐵騎營中一些將領的議論自然逃不過他的耳朵,不過在他目前這種處境當中,就算獲得了天大的情報也無法傳遞出去,戰爭使得這裏的一切都變得閉塞起來,貿易活動的終止不僅損害了西夏東部經濟,也對王靜輝部署在這裏的情報網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好在李清不是屠夫,攻城得手後不會進行屠城,也嚴厲約束部下不去搶劫城中商鋪,保存了原本就不是很發達的地區經濟,王靜輝屬下的情報人員到沒有什麼損失,但是手中的情報卻是絕對傳送不出去的。
李清的擔憂並不是為了眼前這些黨項貴族部落,而是因為大宋和興慶府的梁太後。他已經知道宋將種諤在奪取龍州、牛心亭和靖邁之後,奇襲銀州和左廂神勇軍司,並且還得了明堂川的戰略要地榆林。依照宋軍的慣例,在奪取新的城池後必然會加強防禦,時間充裕的話他們不僅會整修擴建城牆,更會依托現有城池的基礎上,在一些險地構築城寨,以加強防守。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宋軍在白幹山口所建的武寧三堡,這三個小城寨規模不大,但因為地處險要關口,加之有宋軍完備的防禦體係,坐擁十幾萬大軍的李清在這兩年中愣是拿武寧三堡沒有一點辦法。想到武寧三堡,李清便想到自己的兒子李泉還率軍在武寧三堡的門口上獨著,他想要快速解決這裏的戰鬥也是為了及早回援,他沒有想到自己隨著領土的擴展,和宋朝交集的地方也開始多了起來,以後宋軍能夠進攻的方向實在是太多了,盡管李清非常看不起宋軍的戰鬥力,但蟻多咬死象的道理他還是懂得,他甚至在考慮一旦這段時間的戰鬥結束,局麵穩定下來,自己的實力稍有恢複便開始擴軍,準備應對未來的挑戰。
除去宋軍種諤快速奪取了幾個原屬於西夏的重要城池給李清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之外,西夏興慶府梁太後也開始有了動作,梁太後的舉動才是他最為擔心的——白池城和鹽池的守軍都反饋回來有黨項兵在出現,具體數目並不知道。隨後他又得到了線報——這是從興慶府中傳出來的,他在西夏朝中是個舉足輕重的將領,自然會在朝中經營自己的勢力,這次送給他的消息並不是很樂觀,梁太後終於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征召二十萬大軍準備徹底解決東部的問題,當然所謂“東部問題”其實就是指的李清。
李清沒有和宋朝相互開打,這讓梁太後非常失望,不過片刻之後便接到了另外一個好消息——黨項貴族聯合起來攻打李清,而且勢如破竹,居然快要打到嘉寧軍司了。隨後的幾天因為李清親率大軍攻占了白池城、鹽池、鹽州、秦駝會、定邊等幾座重要的城池,使得梁太後對東部的李清更加無可奈何,連消息獲得的渠道都因此而中斷,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有消息傳來,黨項貴族盟軍被李清在三岔口和萬井口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