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奴隸
被俘虜的部落殘餘多是些婦孺,被賣給王靜輝當奴隸也是最不劃算的,不過當初王靜輝成立這麼一個戰俘收容組織本身就不是為了牟利,而是想徹底通過戰俘處理來改變宋人思想中的某些固有的觀念而已。
戰俘進入奴隸營之後,各方對這樣的安排也都頗為滿意,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安排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即使是立場最為強硬的武將派別也不願意手上多染鮮血以幹天和,吃虧的不過是駙馬一人而已。倒是所有的人都非常熱心關注駙馬到底來怎麼處理這些戰俘,畢竟這次戰俘中可以真正當苦力的人並不多,五分之四都是婦孺,這可怎麼安排啊。
為了起到將部落連根拔起的效力,王靜輝將兩千多戰俘進行了塞選,挑出數百身體素質良好的男性部落人員直接送到了麻逸島去開采銅礦,他們都是從南方瘴癘之地長大,雖然麻逸島的環境變化了很多,但對於他們來說遠要比那些黨項戰俘更能夠適應當地的環境,這樣也可以加快麻逸島銅礦建設,從而將精力更多的放在在麻逸島上尋找開采其他礦藏上。至於婦孺老弱,王靜輝則是一股腦兒的全部運送到延安府——西北地廣人稀,多年的征戰更使得那裏損失慘重,雖然有西北屯田計劃,但人數上還是稍顯不足,並且經濟落後。
王靜輝曾經應承過富弼,由富弼打下一個鐵桶西部,然後他再來加大投資建設,現在也是兌現諾言的時候了。這些婦孺不可能像黨項俘虜那樣去挖河開道或是去開礦,但她們卻比男性更擅長織工,隻要培訓得當,王靜輝就可以平白多出近兩千的紡織女工,這也解決了楚州商人在西部設立紡織作坊的人力問題。
看到王靜輝這麼安排俘虜,司馬光等人也放下心來,畢竟王靜輝對黨項擒生軍的殘酷虐待已經讓所有的人對駙馬的俘虜營產生了很大的恐懼感。其實王靜輝對俘虜的待遇是非常不錯的,除了那些黨項擒生軍之外,其他的俘虜隻要老實幹活是不會受到鞭打的,而且他還向直接監控俘虜的宋軍將領下達過不得無理虐待戰俘的命令,隻要他們不造反就用不著取他們的性命。並且在俘虜營中俘虜還享受了非常不錯的醫療保障,甚至他們還可以接受教育,不過這畢竟是少數,可以說等過上十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從他們的身上就找不到任何戰士的痕跡了。
在王靜輝的眼中,他那龐大的俘虜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大宋的各個方麵都離不開這些俘虜,自從有了這些俘虜,大宋百姓被征去當勞役的時間普遍下降,想清理汴河河道、修建貫通西北和汴都的道路等這些巨大的工程所需要的人力是不可想象的,要是在農閑的時候來修建的話,那將會麵臨冬季寒冷天氣的考驗,而且施工質量也很難保證,搞不好到最後別弄成了楊廣修京杭大運河這樣的暴政。大宋百姓可以用更多的時間來從事農業生產,而朝廷也隻用很少的資金便可以完成工程——大宋朝廷使用這些俘虜隻需要供給足夠的糧食和少量的費用即可,而征召民夫來完成不僅耽誤農活,還要付出數量不菲的報酬。
在安排好叛亂部落俘虜後,王靜輝彙集了所有關於戰俘使用情況的資料,經過一番細致的分析後,寫了兩份奏章《自治平三年以來戰俘奴隸使用狀況》和《今後五年奴隸使用方向建議》。在這兩份密折當中,王靜輝依舊使用了大量的數據,列舉了一個又一個事實以證明自己當初使用戰俘作為奴隸來建設大宋策略的正確性,並且還對未來如何使用奴隸作出建議。這兩份奏章一個算是對以前奴隸使用過程中各種優缺做個總結,另外一個則是先對未來的五年做一個規劃,承前啟後這不僅僅適用於奴隸,也是根據大宋目前在這個時期所處的“國際環境”而專門對奴隸使用定下一個基調。
在《自治平三年戰俘奴隸使用狀況》中根據粗略的估算,自從王靜輝接受了治平三年大順城之戰的第一批俘虜到現在,奴隸的數量已經暴漲到四十萬之多,其中有二十多萬是從滅夏戰中獲得。就算刨除這二十多萬奴隸,還有數萬“專屬用途”奴隸之外,剩下的奴隸每年從開春便運抵北方進行建設,到深秋的時候又轉運到南方進行建設,一年到頭除了轉運期間不計工時之外,其他時間都是大宋專職民工,他們大大加快了大宋的基礎建設。
這些奴隸幾年來為大宋修路長達萬裏,修橋更是無數,清通三千裏河道,所產生的淤田達到四千多萬頃,還在麻逸島初步建好了三個銅礦,四個冶煉場……所有所有的成果如果疊加在一起折算成開鑿運河的長度,那將會頂得上五分之一個京杭大運河!
當皇帝趙頊和他的重臣們看到這一連串觸目驚心的數據後,他們可能還不能夠想象萬裏道路是什麼概念,但在最後王靜輝將這些工程折算成京杭大運河的時候,他們立刻明白了這些奴隸的巨大價值——晚唐文人韓偓寫的《開河記》中描寫了修河民工的悲慘生活,文中寫道,隋煬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謀主管修河,強製天下15歲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發了360萬人。同時又從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擔負供應民工的夥食炊事。此外楊廣還派出五萬大漢作為監工,因為勞動負擔很重,監工督責太急,動不動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萬民工死者竟達2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