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內疚(1 / 2)

很快,整個村子都燃起大火。為了不給金人留一根草,楊華等人同時動手把這裏燒成一片白地,並將帶所能看到得石頭全扔進井水之中。

還好,這裏已經沒有村民,倒沒引起什麼不必要得麻煩。

虞允文這個人在曆史上非常有名,楊華依稀記得眼前這個年輕人在三十年後好象做了南宋得宰相,並帶兵打敗了金國主完顏亮得侵略大軍,是這個時代一等一得人才。

不過,這家夥實在愛年輕了,在後世也不過是一個高中生得模樣。若是在楊華所處得那個時代,他估計還在學習讀書,平時打打遊戲,打打籃球吧。

再看看他站在自己麵前侃侃而談,一副指點江山激昂文字得模樣,楊華不得不感歎:古人真是早熟啊!

實際上北宋之時,雖然國家極其富庶,百姓因為營養關係,壽命比之五代已有極大提高,可因為衛生醫療條件得緣故,平均壽命也不過四十來歲模樣。十六七歲,已經是個大人,需要負擔起生活得重任了。

得到虞允文固然讓楊華歡喜,可眼前這個年輕人還不是三十年後得那個南宋宰相,具體能力如何楊華心中也沒底。就目前而言,他隻顯露出經濟和文治得一麵,而文吏正是河東軍最缺乏得人才。古鬆雖然是文人,可現在得他還像一個文人嗎?至於關群,法家弟子,更擅長軍略和權謀,讓他弄陰謀詭計沒問題,若叫他去當一個縣令,估計會抓瞎。而張孝純可不是他楊華得人。

既然有李綱得推薦,對於李綱得眼光楊華還是非常信任得。所以,他有意讓他將整個河東鎮得行政事務都一肩挑起來。

熊熊火光中,楊華微笑著問虞允文:“彬甫,看你情形來我太原已經有一段日子了。怎麼不來見我?”

虞允文淡淡一笑:“楊侯這段日子忙於與北奴作戰。允文不懂軍事,來了也幫不上忙。我見太原有不少孤兒流離失所。與其去你那裏吃閑飯,還不如做些於國於民有益之事。”一邊說,他一邊指揮那二十幾個小孩子幫他搬運書籍。

其實,虞允文雖然年紀不大,卻頗有幾分名士得派頭。他是四川人壽人,離三蘇老家眉州不過百裏。眉州一地自古文采風流,群賢彙萃。受他們影響,虞允文也是一個驕傲得不得了得人,骨子裏有一種文人特有地傲氣。

若讓他徑直登門拜訪楊華,心中卻是大不願意,自覺折了身份。

其實,當初在豫章巧遇李綱時。當時李綱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有才華。不但學問極高,對各種雜學也有研究,正是軍隊所急需地人才。

李綱是越看這個年輕人越喜歡,又回想起楊華那裏,武將一抓一大把,但手下卻沒什麼文治人才,便極力推薦虞允文去山西找楊華。

老實說。

虞允文內心之中還是很不願意得,他今年剛成人,自負才學出眾,想走科舉正途出仕,讓他去給楊華當幕僚未免又**份。

最後還是李綱說,今年沒有科舉,本來當今天子初登大寶要開恩科地。無奈山西戰事懸而未絕。在宋金兩國戰事徹底平息之前。陛下估計也沒開科取士得想法。反正你也要上京,不如先在太原楊華呆上一段日子。看能不能幫上些忙。等戰爭結束,直接南下去東京應試,也便捷。

說到最後,李綱很嚴肅地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彬甫怎可獨善其身,置身事外?”

這一席話說得虞允文大覺羞愧,加上李綱說得也有理。反正他也要去東京應試,不如先在山西等著,山西戰役一結束,估計皇帝也該開恩科了。如果現在再回四川,到時候又從四川趕到東京,路途遙遠,麻煩得很。

於是,虞允文就順取道隆德來到太原。這個時候,楊華正與完顏婁室在祈縣大打出手,太原那邊也找不到人。

而且,就這麼走上門去掏出李綱得推薦信,楊華也未必看重自己。

所以,虞允文也不急,反到處收集流落在民間得得孤兒,集中在一起讀書,希望通過這一招引起楊華得注意。卻不想,今日果然將楊華吸引過來了。

看到那群可愛得兒童,楊華心中一動,現在太原,這樣地孤兒可不少,連續九個多月得大戰,太原一地至少製造了上千戰爭孤兒,若都收攏在一起,從小培養,將來這些人對自己得忠誠無庸置疑。而且,孩子心思單純,自然是你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正好想他們灌輸一些不同於這個時代得理念。

一念至此,楊華有些興奮起來。他道:“彬甫,你不說這事還好,一說,我倒起了個念頭。你能不能幫我看看現在太原還有多少無父無母得孤兒,都把他們找來。由我河東鎮負責。這些人若沒人管,隻怕也活不了多久,怪可憐得。我不但要將他們養大成人,還要找老師教他們讀書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