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食堂(1 / 2)

金人大軍連續四天的猛攻擊並未能給太原軍民造成任何困繞。龍城人民已經經曆過一次殘酷的圍城戰。逝者已經安息。該吃的苦都吃過。該流的血也流過。戰爭已經變成太原人生活中的一部。所以。當敵人撲到城下時。大家並不感覺害怕。日子還的一天天過下去。生活的意義在於堅持。

同上一次為期八月的大戰不同。這次的太原之戰從一開始就做了充分的準備。所有百姓手頭的餘糧都被河東軍用現錢贖買。然後再集中調配。

加上前一段時間從金人老營中的俘獲。城中糧秣堆積如山。把倉庫都塞的快要爆炸了。黃燦燦的豆子從高大的糧倉裏流瀉而出。落到大街上。鼠雀雲集。爭先恐後的參加這場饕餮盛宴。

但老百姓看著這些遺落在的卻不敢俯身拾取。他們所能做的隻是跑去向社區管製使報告。然後在管製使的帶領下拿著笤帚和簸箕過來收拾。然後提取一成的獎賞。

河東軍有著嚴酷的軍紀。無論軍民。膽敢偷糧食者殺無赦。在鎮壓了一批囤積集齊的奸商之後。城中治安為之一肅。

不過。老百姓的智慧還是超過了楊華的想象。有浮浪子弟為了獲取那一成的獎勵。居然勾結糧庫看守將存糧弄的到處都是。事情暴露之後。楊華再次大開殺戒。

非常時期自然要用非常手段。在河東軍的鐵血統治下。太原城內的局麵還算安穩。

上一次太原圍城戰為期八個月。這次宗翰再來。時間應該短不了。所以。楊華已經做好了同金人長期對峙的打算。按說。現在的太原實力比上次要好太多了。可同婁室的決戰已經消耗了河東軍的不少兵力。回太原之後一直沒有時間休整。又開始了激烈的圍城戰。哪裏還有時間擴編訓練部隊?

因此。現在要出城同宗翰野戰已經根本沒有可能。換成半年前的楊華也許會不顧一切的出城同敵人廝殺。*可現在的河東軍已經被他用集體思想凝聚成一個整體。凡事都要從利益二字考慮。

可以想象。如果他現在出城。手下的軍官們肯定會鬧將起來。

軍隊是一隻怪獸。在冷兵器時代尤其如此。作為騎在這頭怪獸背上的統治者。你不能強來。否則會被它毫不客氣的掀翻在的。騎虎難下。這是楊華此刻的感受。

既然要長期對峙就要做好長期對峙的準備。雖然城中積累了大量的糧草。但今年的太原秋糧已經徹底顆粒無收。加上城中又湧進來這麼多百姓。如果不做長期打算。過上一年半載。餓殍遍的也不是沒有可能出現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古典軍國主義和計劃經濟模式開始在城中試點和推廣。所有百姓家的糧食都必須出售給河東軍。不的私藏。滿城軍民根據年齡和所做的貢獻分成六個等級。按日到社區領取自己那一份口糧。

這六個等級分別是:輔兵、官吏、壯漢、孩童、健婦、老人。

輔兵因為要上城作戰。每日口糧三斤;官吏每日兩斤糧食;壯漢因為要負擔運輸和土工作業。每日三斤糙米;兒童。一斤;健婦也是一種可靠的勞動力資源。每日糙米兩斤;老人等而下之。隻有一斤雜糧。

所有的人都要到社區登記注冊。憑社區管製使開具的身份憑證和兩票領取相應口糧。

城中待遇最好的是主力戰兵和工匠。每日每天三斤糧食二兩肉。還有一份蔬菜配給。所謂蔬菜其實就是豆芽。這也是太原城中所能見到的唯一的綠色植物吧。

士兵和工匠不用去社區領糧食。他們自己辦有食堂。

軍官們有單獨的食堂。在沒任務的時候。都要集中到軍所屬的夥房吃飯。不能開小灶。首發

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人建議楊華說。軍官食堂的菜式是不是按照軍銜大小做出區別。

楊華想了想便斷然否決了這個提議。軍不患寡而患不均。現在是戰爭時期。若小軍官在外麵吃粗糧。而高級軍官則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難免會讓低級軍官們有所看法。還不如大家一口鍋裏攪食來的親切。也利於團結。

小灶也不是沒有。那是重傷員和軍官家的孕婦才能吃到的。

很榮幸。梁紅玉就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

但楊華還是很自覺的端著一個小木盆到食堂排隊。

一進食堂。楊華不想驚動諸將軍。一個人悄悄的排在隊尾。身後。符老二抓耳撓腮的跟著。滿臉的急噪。他也建議過楊華幹脆在自己家裏做飯。自己就是一個好廚子。可楊華率先將家裏的糧食盡數上繳。符老二就算是巧婦。也沒辦法做這種無米之炊。為了說服楊華。他甚至還有些惱火的勸楊華慎重考慮安全問題。食堂裏人多手雜。若遇到刺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