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頓,他又馬上向趙興介紹:“這位是柴棍防禦使大人的公子李源,表字青書,這位是天朝舉子趙興,表字……”
趙興散漫地隨手答禮。他不覺得“公子”這個名稱有什麼特別,因為在現代,“公子”這個稱呼已經弱化到家裏稍有幾個錢,孩子就敢稱“公子”的地步。但他身後的蒲“易安聽到這個稱呼,立刻色變,他搶上前,向李源公子深施一禮,自我介紹:“大宋刺桐(泉州)胡商蒲易安見過公子,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看到蒲易安如此鄭重,趙興一驚,馬上想到了一個詞——“公子王孫”。在古代中國,“公子”與“王孫”、“公孫”都是等價的詞,或許,“公子”這個詞在宋代還未被弱化,它跟古語中的含義還是一致的,意味著:“公”爵之“子”、“王”室子“孫”。
李源對蒲易安的問候回答淡淡,他似乎看的出來蒲易安挾大宋自重,自稱大宋商人,卻不敢說自己是阿巴斯王朝的胡商。他敷衍的與蒲易安打了個招呼,隨即向趙興鄭重行禮:“天朝舉子遠來吾邦,吾國上下齊慕華風,李源在此深表榮幸……”
趙興手忙腳亂的與對方行禮致敬,蒲易安訕訕退開,臨退下去的時候,他湊近趙興耳邊,輕輕的提醒趙興注意:“大越國王姓李,原是福建移民,柴棍防禦使是一位王子;陳姓也是福建移民……”
果然是位“公子”。
蒲易安說話的聲音很輕微,李源根本沒有在意這人說什麼,他招手示意趙興到台前來,指點著場中的“廝殺”,熱情的說:“離人兄來自天朝,一定對象棋略有研究吧,快幫我來看看,這局棋下到此處,勝負如何?”
象棋?
人形象棋?
這個詞一說,趙興豁然開朗。
原來場中不是兩軍廝殺,是在下“人形象棋”。怪不得他們的舉動那麼奇怪,怪不得他們背上、旗子上寫的字很眼熟——就是“卒、象、車、馬、炮……”怪不得場中畫著楚河漢界,那些格子就是象棋棋盤。
平地裏看,看不清象棋的整個布局,走到台子邊緣,居高臨下俯視,整個象棋盤那宏大的氣勢撲麵而來。
趙興看了看象棋的戰局,慢慢的搖了搖頭。
他自小就是個好孩子,為了應付高考,幾乎所有的娛樂項目都與他無緣。對於象棋,他隻知道基本走法,但具體怎麼下,則從沒有做過深入研究。他不知道象棋是何時發明,更不知道在宋朝,象棋居然流傳到了東南亞,成為當地最流行的“時尚”。
嗯,現在還沒有“時尚”這個詞,“時尚”這詞是隨著中國扣子傳入西方而誕生的,是蒙古人把扣子傳給了阿拉伯人,而後被十字軍騎士帶回了歐洲,於是,時尚誕生了!
場中這局象棋顯然是兩個高手在下,廝殺已經到了終盤,棋子攪成一團,以趙興的水平怎麼能看出勝負手呢。“高手,絕對是高手……我對這個東西研究不多,看不出深淺,不敢治評”,趙興故作深奧的回答。
李源公子略顯失望的點點頭,又好奇的問:“公子治的什麼經?可有詩篇舊作?”
趙興略微有點羞愧,但他老實的回答:“四書六經我全不熟悉,詩歌文章我不怎麼愛好,所以也拿不出什麼舊作。”
陳公川瞪大了眼睛,似乎很為趙興的回答感覺丟人。李源微微皺了一下眉頭,又耐心的問:“那你擅長什麼?”
趙興的回答口氣很大:“我擅長經世濟民,我擅長組織協調,我擅長經商致富,我擅長教書育人,我擅長策劃創新……總之,擅長多了,一時半會,說不完的。”
李源聽到趙興的話,驚訝的瞪大眼睛;陳公川已經用手蒙上了臉,不知道是因為太陽曬的,還是因為趙興的厚臉皮讓他感到不好意思見人;台子上的三名姑娘已經笑成了一片。趙興與蒲易安卻沒有絲毫笑意。
李源喘了半天氣,他扭過臉去,不問趙興問蒲易安:“蒲綱首,離人兄真的是蘇學士門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