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結束後馬雲點評,說其實他也很反對醫藥傭金,但他告訴我們:“假如剛才你們這樣這樣說,那我就會tough(艱難)很多……”
盡管同學中也有口才不錯的,但在我記憶中,沒有一次是我們勝過馬雲的。因為馬雲的英語口語比我們好太多,而且他看問題的角度也很特別,他是“另眼看世界”。
“馬關條約”
1995年,在杭州西湖上舉辦國際摩托艇大獎賽,200多名杭州美女報名爭做司儀。當時馬雲的英語口語在杭州已小有名氣,所以主辦方請他幫忙培訓這些美女的英語口語,並最終錄取50名。那段時間,馬雲要兼顧學校本職工作、夜校的教學和培訓一幫美女三項工作,忙得腳不沾地,走路都帶著風。但他從不向我們抱怨累,反而常常神采飛揚地向我們炫耀給“美女班”上課的故事:“……你們想啊,200多雙杭州最漂亮的眼睛向我眨個不停,搞得我上課都有些緊張……”
這時,我們男同學就會無比羨慕地說:“親愛的馬老師,如果哪天您老人家覺得太累了,弟子十分願意為您分擔工作……”
馬雲則幹脆地回答:“想都不用想,再累我都會堅持的!”
由於美女們能否順利得到“司儀”的工作,“生殺”大權全都掌握在馬雲的手中,所以我們常說:“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難過馬雲關。”這就是當時英語班所說的“馬關條約”(當然,這裏的“馬關條約”不是指清朝時期簽訂的那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絕沒有戲侃國恥的意思)。
有時,我們會問馬雲:“您是根據什麼標準選定司儀的?身材、相貌還是英語口語水平?”
馬雲就會開玩笑地回答:“都不對!快過節了,我主要是看誰給我家送火腿。”
當時在西湖邊的六公園裏有一個“英語角”,每周日上午有興趣的人都會自發前往,練習英語對話,於是,我們同學就三五成群地趕去湊熱鬧。上午在“英語角”逛逛,用英語侃侃“大山”,順便商量著安排下午的遊玩活動,一舉兩得。
馬雲也常去“英語角”,後來他發現許多人學英語的熱情很高,一周一次的“英語角”不夠,就帶領我們在少年宮門口的廣場上也辦了一個“英語角”,每周三的晚上都有活動。一來二去,來參加的人越來越多,形成了說英語的強大“氣場”。再加上活動時間是在晚上,誰說得好說得壞,都看不清相貌,使得大家說英語的膽子更大了。一到周三晚上,英語角裏就分外熱鬧,各種帶著語病的“中國式”英語夾雜著漢語齊飛,不管自己說的英語對方能不能聽懂,隻是連說帶比畫地使勁表達著自己的興奮。
看到這種景象,馬雲嘿嘿直樂:“這個主意不錯吧,講英語時看不清對方,膽子就是大!”
侃完英語,大家還能進少年宮裏玩樂一番,和小孩們一起玩玩遊樂項目。大家開心得不得了,好似回到了童年。少年宮“英語角”很是紅火了一陣,一直到冬天戶外太冷了才停辦。
課堂之外
馬雲帶部分同學去大奇山玩
由於我和馬雲住得比較近,所以下課經常一起回家。馬雲當時騎著一輛杭城第一代的電動自行車,發出的聲音跟拖拉機很像,但又不快,給人一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他第一天上課遲到,就是因為“拖拉機”壞在了路上。
那幾年的時光是非常美好的回憶,除了學習英語以外,同學們還經常組織在一起喝茶、打牌、講段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