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情勢逆轉(2 / 3)

“駭客聖經中提到的不過是設想,十分簡單,在外行看來純粹是荒誕不經,要不是恰逢這個時候,這種玩意兒,放在你的桌子上,你都懶得看一眼。比如說這伊拉諾的爆炸,它的闡述無非是利用為數不多的爆炸讓星球支離破碎,你能有興趣麼?”布魯斯笑笑說道。

“這麼簡單的猜想,也能讓頂級數據師趨之若鶩?”國安局長將信將疑。

“這正是駭客聖經的魅力所在,它留下空間讓數據師推演發揮。當然,隻有頂級學者才可能將如此簡單的藍圖化為現實。落在外行的眼裏,這些設想和童話沒什麼兩樣。”布魯斯說話間調來資料,繼續解釋道:“因為這駭客聖經在頂級數據師中流傳,不斷有人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新的內容,所以它有的基礎上添加新的東西,有的甚至變成了現實,所以它一直再被擴充和完善,你看到的,是三年以前的版本。”

“黑暗聖經也是本聖經,聖經能隨便添加的嗎?”拉赫將軍調調侃。

“這正是駭客的信條,共享,自由,擁有這樣的信條,永遠都不會被固有的東西束縛。”湯森博士不悅的打斷,駭客之所以能長久的立於巔峰,很大的原因就在於這種精神,在駭客的世界,永遠沒有權威的說法,永遠都沒有固步自封,這也是所有學者需要的精神,唯有如此,學術屆才能迎來嶄新的局麵,可是在現實裏,學術永遠是屈從於權利,權利就像一劑毒藥腐蝕一切,熟知內情的湯森對此痛心疾首。

用客觀的視角來看,拋掉駭客的負麵含義,將他們稱作自由的學者再合適不過。

“可是恐怖分子將修難星列為目標,你作何解釋?”拉赫突然問道,製造恐怖活動的目的無非是出於要挾,他們首先要讓官方相信,他們有能力造成破壞,所以必須言出必行。換句話說,悄無聲息的毀掉一個星球,對於恐怖分子沒有任何意義。

“拉赫,你忘記之前的情報了嗎,恐怖分子可能不止一組。”布魯斯一半是出於提醒,一半是聲援主人。

“恐怖分子是一組的,至少有聯係。從他們使用的障眼法就能看的出來。每次伊拉諾發生爆炸,恐怖分子都要放出消息,動機很可能是掩飾,大規模的破壞不可能毫無痕跡的突然降臨,恐怖分子的目的正是為了掩飾痕跡。要人為的製造大規模災難,需要醞釀的過程,要麼點燃引線,讓災難一點點的爆發,要麼先埋好所有的炸藥,頃刻間摧毀一下,恐怖分子的做法屬於後者。”陳放對答如流。

“恐怖分子沒有事先言明,就算他們成功的炸掉伊拉諾,又能得到什麼好處?”不但是拉赫,連國安局長也懷有這樣的疑問。

陳放漸漸對幾位帝國忠臣的智商失去耐心,說道:“這就足以讓政府相信,他們的威脅是真實的。帝國有多少個星球,你試著把這些星球理解為人質,如果你是恐怖分子,擁有這麼多的人質,先殺掉一兩個,再用剩下的人質威脅,這奇怪麼?”

情勢緊迫,拉赫也不理那麼多了,繼續追問道:“既然他們無心利用伊拉諾要挾,為什麼不一鼓作氣完成所有的爆炸呢?”

陳放立刻答道:“因為他們做不到,一顆星球可不是規則的球體,存在板塊的問題,地殼成分的問題,每一次的爆炸也不可能都像預期的那樣,所以在每次的爆炸以後,都要作出調整,甚至重新推演爆炸的坐標。”

拉赫先是一愣,隨即說道:“明白了,駭客聖經有沒有提過,最少要多少次爆炸才能完成撕裂星球的效果?”

“原來的版本沒有提過,添加的內容中有推演,最近的一個版本,推算的結論是十九次,這是個力學的遊戲,並沒有固定的答案,計算結果隻能代表一個人的能力,不代表正確答案。”不等拉赫鬆口氣,陳放繼續說道:“那個數字是兩年前的,換成現在,應該不超過七次。使用的次數除了與計算的精度有關,也和爆炸的威力有關,爆炸方麵恰巧在兩年前完成了一次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