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專訪(下)(1 / 2)

取下濰州和那批風箏工匠後,盧俊義命秦明帶著他的一萬人馬從青州過來會師,等秦明師到了之後,留黃信帶一個團在此駐紮訓練兼掃蕩匪患惡霸地主外,秦明帶八千人馬跟盧俊義的一萬人馬繼續東進。之所以又調秦明的人馬前來,是因為盧俊義發現他接下來攻占的地方極其重要,因為這是一個產金子的地方,膠州半島,包括萊州和登州,這裏黃金資源十分豐富,采金曆史悠久,是中國最大的黃金工業基地。這裏金礦類型獨特、齊全,黃金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堪稱中國最大的“天然金庫”。這種地方肯定要派重兵把守,不但是防官兵,更重要的是防那些利欲熏心的本地人。

膠東半島黃金資源得天獨厚,金礦類型獨特、齊全。不但盛產岩金,而且盛產砂金。在岩金礦床中,有石英脈型金礦,尤其有中國獨特的焦家式蝕變岩型金礦,同時還有石英脈與破碎蝕變混合型金礦。焦家式金礦規模大,礦體連續、穩定、形態簡單,礦石品位高,埋藏淺,易采易選,適於大規模開采,經濟效益高,是中國最有價值和發展前途的一類金礦床。

素以“金城天府”著稱的招遠縣,是招遠金礦等特大型金礦所在地,它有玲瓏、靈山、北截、金翅嶺、夏甸、尹格莊、金亭嶺、曹家窪和薑家窯等高品位的金礦田、金礦床。招遠有發現金礦脈二千餘條,黃金儲量上千噸。萊州灣畔的掖縣,金礦儲量居全國區、縣之首。在該縣境內,先後發現了焦家、新城和三山島三個特大型金礦。招遠和掖縣所依托的羅山,處於舉世聞名的玲瓏金礦田的中心地帶,因而成為得天獨厚、名副其實的金山。

後來在招遠又發現了一個特大型金礦床。該金礦床位於招掖成礦帶,屬於石英脈與破碎蝕變混合型金礦。它由五條主礦脈和若幹條側枝礦脈構成,呈脈體群產出,礦體厚度較穩定,礦石品位較高,埋藏淺,易於開采。它為玲瓏、羅山兩座金礦山提供了後備金礦資源。後來在乳山縣金青頂金礦區又發現了一個大型石英脈型金礦床,為一條獨礦脈,沿走向延伸小,沿傾斜延伸大,呈“似豎板狀”,其礦石品位之高在全國同類礦床中實屬少見。該金礦床為乳山金礦山提供了後備金礦資源。

招遠縣的采金曆史悠久,招遠縣境北部東西迤邐三十餘公裏就有一千多個多古坑洞,西北有淘金河,玲瓏等礦地表層的富礦脈有些苗露山脊。其實,看似這裏采金曆史悠久,但實際上數千年來私人開采出去的黃金不占它原有儲量的萬分之一,那些先人拿著鑿子和鋤頭是挖不到大山深處的黃金的,而梁山擁有了黑火藥,開山劈石挖黃金可謂輕而易舉。

而且這裏不但有金,還有銀、銅,而且就銀河銅的儲量而言,在山東也是排在第一。這裏的十裏堡銀礦,也是全國有名的銀礦之一。對於山東來說,真是占膠東而富。

盧俊義和秦明的聯軍迅速攻下了萊州和它屬下的掖縣、膠水、即墨、萊陽諸縣,又攻下了登州的乳山寨。北宋末年還沒有招遠縣和乳山縣,招遠這個名字是公元1131年(金天會九年),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朝廷為招集流亡者,使其回鄉安心農耕,遂取名“招遠縣”,招遠者,招攜懷遠之意也。乳山,顧名思義,那裏就有一個叫做乳山的山。

盧俊義當即下令,在招遠金礦附近依山傍水開始建立招遠縣城,設立招遠縣;同時在乳山金礦附近建立乳山縣城,創立乳山縣。招遠縣、乳山縣和掖縣乃是膠東半島三個產金大縣,梁山義軍都派了重兵把守。

占領登州後,也就全部占領了膠州半島,盧俊義下令將所有礦山附近的居民全部遷移走,如果有願意加入礦工隊伍的就留下,同時從山東各地招募礦工,一月薪俸三貫高薪養廉,采用軍事化管理,所有礦工吃住在礦山不得外出,有敢挾帶外逃者斬;宣布所有礦山都歸屬梁山義軍所有,嚴禁私人采金,違者力斬,鼓勵膠東半島的居民加入礦工隊伍,梁山必有重酬。

盧俊義命一直跟隨自己的少華山三傑中的陳達帶領秦明師的一個團,控製著萊州的招遠縣和掖縣,薛永帶著另外一個團控製著乳山縣,邊訓練邊監督礦工勞作,礦工的日常生產自然有原來就跟隨盧家礦場的老礦工們負責,總負責人是盧俊義的堂弟盧俊勇。

盧俊義派遣重兵把守這些礦山並非多慮,當地人用鑿子和榔頭隻能刨下一些金沙時,梁山義軍卻是用黑火藥轟開礦山,將埋在大山深處的金礦都掀了出來,若幹當地礦工看到梁山義軍采礦甚為容易,不禁貪念大生,就偷跑出去,糾結當地的地痞流氓惡霸(因為剛占領,還沒有進行肅反公審活動),組成一些烏合之眾,有一些膽小的就學著製炸藥去炸礦山,有些幹脆去搶梁山義軍炸開的現成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