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書質似金非金,似玉非玉,透著瑩瑩綠光,書麵無題,扉頁無字,亦無序言,隻在第一頁上有著一篇文章,乃是《望嶽》。從其上散發出縷縷的天地元氣。
書的題目是由‘本命玄書’自動形成,寫在書的扉頁上的是蘊書詩和銘誌的文章,序言是在可以寫文章。
趙宇心想著,蘊書詩最好用那一首詩,有宋代王安石的《勸學文》讀書不破費,讀書利萬倍。、明代於謙的《觀書》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宋代蘇軾的《送安驚落第詩》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唐.杜牧《讀韓杜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李白《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清.趙翼《論詩五絕》中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等詩做蘊書詩都不錯。不過趙宇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趙宇皺眉沉思,一眾老頭看著趙宇皺眉,紛紛屏息,害怕打擾了趙宇,過了許久。。。趙宇終於靈光一閃,想到了到底少了哪首詩。
就是朱熹的——一詩《觀書有感》詩中:“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半畝的“方塘”不算大,隻有半畝地的一個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麵鏡子那樣地澄澈明淨,“一鑒”的“鑒”,就是“鏡”,照人的鏡子,“鏡”和“鑒”是一個意思。“半畝方塘”像一麵鏡子那樣打開了。“半畝方塘”雖然不算大,但它卻像一麵鏡子那樣地澄澈明淨,“天光雲影”都被它反映出來了。閃耀浮動,情態畢見。作為一種景物的描寫,這也可以說是寫得十分生動的。
這兩句展現的形象本身就能給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淨,心胸開闊。這一種感性的形象本身,它還蘊涵著一種理性的東西。很明顯的一點是,“半畝方塘”裏邊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夠反映“天光雲影”;反之,如果很淺、很汙濁,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準確地反映。
趙宇將‘本命玄書’翻致扉頁,拿出封魔筆。取出剛剛才收到的硯台和墨。趙宇飽蘸濃墨,提筆寫道:《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書畢,字出如龍蛇翻滾,驚濤拍岸趙宇甚至感到‘本命玄書’甚至緩緩的在自行產生天地元氣,雖然很慢,但是趙宇能感到自己體內的天地元氣在增長,也就是說,如果趙宇什麼都不做,憑借‘本命玄書’也有可能突破九階。
看著趙宇寫完這首《觀書有感》,眾老頭議論紛紛。
“這或許是書界往來以來寫的最好的一首蘊書詩了,連我等現在也想不出如此優秀的蘊書詩來。”
“不錯,這第三和第四句也寫得頗有哲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問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當於“它”的意思,這裏是指方塘。“問渠”就是“問它”。在這個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小趙並沒有說“方塘”有多深,但第三句詩裏邊突出了一個“清”字,“清”就已經包含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