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王請講。”
“皇上,臣希望守衛京師的軍隊都能裝備上林家瓷窯所出的瓷火器。”****祖昂然道,“臣聽說這瓷火器威力甚強,有這種火器在手,臣護衛京師就多了幾分把握。”
朱允炆一愣,轉首望向了一旁的林沐風。林沐風發明的瓷火器,雖然早已經實現了批量生產,但一個瓷窯所出畢竟產量有限,要想裝備全大明的百萬軍隊是不可能的。所以,目前,真正裝備有充足瓷火器的隻有京師的神機營。
林沐風心裏苦笑連連。他早就建議朱元璋,他願意將技術公布出來,在江南一帶建造專門燒製瓷火器的官窯,以供全軍所需,但朱元璋卻一直沒有同意。他明白,朱元璋是怕這種威力甚大的火器一旦麵向全軍,藩王衛軍必然也坐享其成,將來會給朱允炆造成更大的威脅。
“皇上,臣即刻讓林家所有瓷窯全部停止燒製日常瓷品,全力以赴趕製瓷火器。再加上工部現在的瓷火器庫存,裝備數萬人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林沐風緩緩道,“不過,這隻是權宜之計。臣以為,瓷火器威力強過普通火器,朝廷應該在江南一帶大規模建造官窯,專門燒製瓷火器以供軍用。”
朱允炆眼中心裏有些感動,激動地道,“林愛卿,朕知你林家瓷窯獲利頗豐,一旦停產為朝廷趕製瓷火器必然損失巨大,朕這心裏過意不去。”
“皇上,值此國難之際,些許損失算得了什麼?隻要朝廷需要,臣寧願將所有家財都獻給朝廷。”林沐風心裏苦笑著,但臉上卻作出一番大義凜然之態。虧都已經吃了,不做做秀那簡直就是傻子。
朱允炆使勁咬了咬牙,深深地望著林沐風,霍然轉身大步走上皇台,高聲道,“傳朕的旨意,封駙馬都尉梅殷為左軍都督,領軍10萬入河南渡黃河進攻北平。林沐風——”
“臣在!”
“朕封你為平叛大都督,賜尚方寶劍,總領朝廷三路平叛軍馬。”
“臣遵旨!”
***************
在淮安屯兵的駙馬梅殷接到聖旨後沒有任何遲疑,立即起兵10萬西進河南,準備西渡黃河。梅殷也是一個難得的帥才,在林沐風看來,梅殷率領的左路軍雖然人數少於耿炳文的中路大軍,但對燕王形成的震懾卻遠遠大於耿炳文。果然,燕王聞報,立即分兵10萬入真定,嚴防梅殷的軍馬。
梅殷起兵的同時,大明平叛大都督林沐風也率所部神機營3萬騎兵悄然出京師,渡過長江向山東境內長途奔襲而去。神機營雖然隻有3萬人,但這三萬人經過了西域征戰和千裏奔襲大草原的戰火洗禮,無論是士氣還是戰鬥力都比一般的大明騎兵高出一倍不止。更重要的是,這支騎兵長期裝備使用瓷火器,已經配合瓷火器訓練出了一整套的火器騎兵戰術。一旦運用到實戰之中,必將以一當十。
沒有人知道,林沐風的軍中,還攜帶著一種秘密武器。
又5日,黃昏時分。
東昌府城外的官道上塵土飛揚,隆隆的馬蹄聲瞬間止息,一條漫卷數裏的黃龍騰空而起,數萬人的騎兵肅然列陣成一字長龍,等待著主將的命令。
明代的東昌府得益於京杭大運河漕運的興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被譽為“江北都會”,成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林沐風坐在馬上,手中的長槍橫在馬鞍上,遙望著前麵不遠處的東昌府城。城池高聳,巍峨壯觀,青磚城牆以及那城牆上高高飄揚的鮮紅軍旗都沐浴在如火的秋日夕陽餘暉裏。
一個青色盔甲手持雙劍的少年小將縱馬過來,在馬上躬身一禮,“大都督!”
林沐風掃了“他”一眼,眉頭一皺,低低道,“昭雪郡主,你還是留在後軍中為好。”
林沐風領軍出京師不久,女扮男裝的徐昭雪便持著朱允炆的密旨趕了上來,說是要在軍中效力。天知道,她是如何取得朱允炆的聖旨的。林沐風沒奈何,隻好安排她在軍中做個無職無權的校尉,一路隨軍奔襲而來。
徐昭雪麵色一片湛然,淡然一笑,“大都督莫要小覷了我,我10歲從我父親習武騎射,尋常男兒也不是我的對手。戰陣之中,昭雪絕不會成為大軍的拖累。”(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