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成陽兩口子,林沐風站在外院中沉吟良久。忽蘭氣呼呼地走過來,不瞞地說,“夫君,就這樣白白便宜了他們呀,這可是2萬兩銀子啊!”
林沐風嗬嗬一笑,拍了拍忽蘭柔嫩的肩膀,大笑而去,“忽蘭,吃虧就是賺便宜……”
忽蘭愣了一下,回身望著盈盈過來的柳若梅,“姐姐,我可是聽說這成陽公主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好端端地,天子腳下,咋就出現了盜匪了?沒準,這就是那個成陽公主派出來的人,一邊搶了東西去,一邊還氣勢洶洶地來敲詐我們的銀子,可惡!”
柳若梅歎息一聲,“忽蘭妹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萬兩銀子雖然數目不小,但我們還拿得出來,就當是花錢消災吧。”
&&&&&&&&&&&&&&&&&&&&&&
瓷窯。
林沐風蹲在一堆瓷土邊上,用一根樹枝輕輕撥拉著。
“少爺,老孟覺得,我們應該從泥漿的配置入手——香灰黃之所以灰中泛黃,主要是胎質跟釉色的附著上有點文章可做。”
林沐風點了點頭,瞥了王二一眼,“王二,你意如何?”
王二沉吟了一下,低低道,“先生,我倒是覺得,是不是從釉色的施加入手呢?能不能先上一道灰釉,然後再上一道淡黃釉……”
林沐風霍然起身,“你們說得都有道理。這樣吧,我們也別在這裏空口說白話了,還是動手試驗試驗吧——老孟,你帶人按照你的想法,開始塑胎,盡量將胎質弄得細膩一些。王二,你準備釉料。”
說幹就幹,一向是林沐風的習性。跟隨林沐風久了,老孟和王二也習慣了這種雷厲風行的作派。
塑胎拉坯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對於老孟等人來說是小菜一碟。林沐風相信,香灰黃的技術難點在於胎質和釉麵以及釉麵下的開片和氣泡,而並非是塑胎。
泥胎已經盡可能地保持了細膩,而且,非常圓潤。在泥胎涼製的時候,王二也親自配置好了三種主要的釉料,一種是灰色,一種是淡黃色,還有一種是透明釉。
到了黃昏時分,見泥胎涼製差不多了,林沐風從王二手裏接過釉料,親自為花瓶泥胎上釉。施了一邊透明釉之後,才施灰色釉,然後等釉麵略幹,又開始小心翼翼地施加淡黃色的釉。
為了體現那種灰中泛黃的特質,林沐風采用了深淺施釉法。也就是灰色釉略深、略重,而淡黃釉略淺,這樣一層層施加疊加起來,燒製成型後灰中泛黃就很自然了。
這隻是複原香灰黃技術的第一道關口。對融彙了古代瓷藝和現代製瓷理念的林沐風來說,攻克這一道難關,並不算是太難。頂多,他們需要在灰釉和淡黃釉的搭配和協調上,進行無數次的細節調整,就可以試驗出一個最佳的施釉方子來。
通俗地講,灰色釉該深到什麼程度,淡黃釉該淺到什麼程度,兩種釉色的疊加,誰前誰後,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這些都得一一嚐試。
最難的是,怎麼樣才能讓釉下呈現出藝術性的紋理開片和工整細致的氣泡來。對此,林沐風也沒有成熟的想法,隻能囑咐老孟和王二,不要著急,一遍遍的試驗而已。
其實,在林沐風看來,宋瓷汝窯中這一瓷種的出現,沒準也是一種偶然。宋朝的工匠們在製瓷燒製過程中,無意中創造出了這個品種,經過了無數次的嚐試才讓技術成熟固定下來。
第二天一整天,林沐風都呆在窯上,跟老孟和王二一道進行著一遍又一遍的施釉試驗,也沒有急著入窯燒製。肉眼看上去的效果都不能達到最佳,進窯燒製也是白白浪費時間。
第三天,林沐風將試驗的工作交給老孟和王二。讓張風帶著瓷學上的數十名工匠來到了窯上,親自考校他們的製瓷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