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烏,又名寒鴉,是一種全身漆黑,像烏鴉,但比烏鴉小了許多的小鳥。這水墨丹青不起眼的小鳥,卻擁有敬老、養老的美德。據說,這種鳥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飛不動、不能覓食的時候,它的子女並不會拋棄它,而是從不厭煩的銜回食物,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直到母親老死為止。這就是“慈烏反哺”。
詩雲:
有鳥有鳥名慈烏,群兒啞啞爭相呼;羽毛甫集思反哺,為報父母恩勞劬;禽蟲微物豈知義,烏性至孝由中孚;禽中孝子爾烏是,世上逆子彼二雛;父母愛子恩罔極,子心能似父母無?嗟籲不足日雲暮,老烏抱雛宿夜樹。
傳說,在彩雲之南,紅土高原的南部,有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叫瀾滄江。瀾滄江水係中有條支流叫南朗河。南朗河畔有個美麗富饒的壩子叫瀾滄壩。在瀾滄壩的東部,有條河叫八大河。在八大河邊住著相依為命的母子兩人。
母親張氏,因那年女兒被財主逼死,丈夫跳八大河死後,傷心過度而長期病臥在床,隻能靠兒子小猛琅為人放牧而艱難度日。
小猛琅是個孝順的孩子,他每天很早就起床,為母親做好了早飯,才去放牧。如果撿到了鳥蛋或摘到好吃的野果什麼的,他都舍不得先吃,他一定要用荷葉或芭蕉葉包好,帶回來給母親先吃。逢年過節,牧主家給點糕啊、餅啊什麼的,他都舍不得先嚐一口,也一定要帶回家給母親先吃的。
有一年,瀾滄壩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南朗河的水和八大河的水都幹了,隻有八大河上遊的那個深不見底的龍潭還有水,可那水已流不出潭口了。
說起那龍潭,瀾滄壩的人都是敬畏有加的。因為那龍潭,有個傳說與龍宮相連的山洞。這個洞,一年四季,都有水不斷的流出來。在人們的心裏,這洞:神秘。
現在,在瀾滄壩住了幾輩子都未曾見過山洞的水幹過,也沒見過山洞真麵目的人們,因幹旱,終於看到了這洞的真容——過去,因龍潭的水太多、太深,隻能看到有個一人多高的洞口,現在水幹下去後,人們才發現,那洞少說有兩層樓那麼高,從那還有少量的水流出來的洞口看進去,黑森森的。在洞口裏不遠處,還布滿了犬牙交錯的鍾乳石。那雪白的鍾乳石在那冷冷的泛著寒光,好像要吃人似的,讓人看了不寒而栗。並且,因無水,那洞裏便莫名的住進了數不清的蝙蝠,更讓人看了頭皮發麻。
因缺水,瀾滄壩不但糧食欠收,許多的牲畜、樹木都幹渴死了。
為了生存,人們大著膽子,走大半天的路去龍潭挑水——一天挑不了兩回。
為了節省開支,牧主家把小猛琅辭退了。
看著母親長籲短歎,孝順的小猛琅傷心極了。怕母親傷心,小猛琅假裝沒事似的對母親說,現在我去打野獸、挖野菜,等幹旱過去,我把我家那塊荒地整理出來,種上穀子,您就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了。
從此,小猛琅每早追著快落山的月亮出門,跟著滿天的星鬥回家。開始,他還能打到野兔、斑鳩啊什麼的。可到後來,別說野兔,連野菜也很難挖到了。
有一天,看著籃子裏寥寥無幾的野菜,想起等著自己帶回食物的母親,傷心的小猛琅坐在八大河邊哭了起來。
小猛琅哭著哭著,驀然發現,在不遠處的那塊他家的荒地裏,有一片金黃的穀穗搖曳在風中。
當他擦幹眼淚,又仔細地看了看,確定那不是做夢後,衝了過去。他看到,他家的那塊荒地,已變成了水田。長滿水田的穀穗沉甸甸地彎著腰,好像在迎接他來收割似的。
看母親甜甜的吃著那香噴噴的米飯,小猛琅高興極了。
晚上,小猛琅做了個夢,他夢見所有的荒地裏都長滿了黃燦燦的穀穗,人們再不用挖野菜、吃草根樹葉了,母親們的臉上都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第二天,雞還沒叫,小猛琅就起了床,急忙忙的向他家的那塊荒地跑去——他心存僥幸,想看看那塊荒地會不會又長出穀穗。
遠遠地,透過夜霧,小猛琅看到,他家的那塊荒地,真的又長滿了黃澄澄的穀穗。
從此,每天天不亮,小猛琅就去把那穀穗收回來。
慢慢地,小猛琅家再也不愁吃了,小猛琅的母親吃了那香噴噴的米飯後,病還奇跡般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