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嫗笑的和善,“不妨事不妨事,逵兒和疫兒已經做的夠好了。我和老頭子啊,真的很滿足於現在的生活啊!”
老嫗說著便甜蜜的笑了起來。
這老嫗和老翁也都是苦命人。灝寒二年,天下大亂,邊關戰事緊急,朝廷便下旨,通知各州刺史在十一州到處征兵。
這老嫗和老翁本是夫妻,老嫗名叫鮑小花,老翁叫魯山。他們家裏本是養了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兒子都被官府強壓上了戰場,隻剩一個小兒子留在家裏逃過一劫。
這兩個兒子去戰場後,沒過一年就死在了戰場上。當二老得知這消息後,他們白發人送黑發人,痛心疾首,一怒攻心下,一夜就白了頭。
而這一年裏,朝廷因處處征戰而導致國庫空虛,所以朝廷又下令讓各州刺史在十一州廣征賦稅,讓州牧派人監督。可許多官員卻趁著陛下年輕,登基不足兩年,而又以自己官職小,常年不進京,天高皇帝遠的優勢,背著陛下在民間奪田占地,打著征收賦稅的名號,搜刮民脂民膏,更有甚者,還強占民女,肆意屠殺。這些官員的做法讓民間百姓苦不堪言,叫苦連天。
而更過分的是,這些官員每月強收的稅銀都是上個月的十倍,更有甚者是二十倍。
百姓們交了稅銀後,日子就更難過了。他們天天食不果腹,窮的連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都沒有。他們為活命餓了就吃土啃樹皮,渴了就去溝裏喝髒水。
而到了灝寒三年,朝廷又派人來征兵。百姓聞風喪膽,一個個東躲西藏,都將家裏滿了十八的兒子藏在了地窖或自己挖的土坑裏。
這些官員見村中並無年輕的少年人,便喪心病狂的將村裏隻要滿了十歲的男童全部帶走,百姓見此,紛紛跪地求饒,可求饒的下場就是殺無赦。
躲在地窖裏的眾多年輕人看著這場毫無人性的殺戮,他們氣的嚼齒穿齦,疾首蹙額。
忍在心裏的怒火直湧到了嗓子眼,怒氣衝天時,他們已經沒了理智,從地窖裏爬起來,衝上去就與官兵廝殺起來。
一群常年種地的莊稼漢,雖沒練過武功,可要說力氣卻是膂力過人,力大無窮,他們有著使不完的勁。
而這些官兵也隻是守城的官兵,縱他們有防身武器,可沒去過戰場沒練過武功沒打過仗的他們說到底與普通百姓的戰鬥力也所差無幾。
而奮勇當先,挑起造反的第一人便是這對夫妻的小兒子——魯疫。
魯家本是有幾戶田莊,但因地方官的搶奪,這田莊便被搶的一戶不剩。
魯疫為了不讓年邁的父母吃土啃樹皮,便隻能去後山打獵,有時運氣好,獵上幾隻白虎白狐什麼的,肉可以熬湯,皮可以賣錢換米,所以,魯疫也因此練就了一身打獵的好本事。
他學著打獵時與猛虎相鬥,與獵豹周旋的樣子,殺了許多官兵。
官兵們見這些刁民們造反,又見他們如狼似虎,像猛獸一般與他們拚命,見眾人那雙殺紅了的眼,貪生畏死的官兵們嚇破了膽,他們紛紛後退。
而敢為人先的魯疫為了鼓舞眾人,讓他們乘勝追擊追殺士兵,他大聲呐喊道:“鄉親們,這些官兵在這兩年做了多少殘害我們的事?我們雖為百姓,可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他們的奴隸畜牲,令他們隨意糟踐。鄉親們,這是他們逼我們造反,今日官逼民反,來日他們定會尋機報仇,既如此,不如今日我們就殺個痛快。這吃人的朝廷,反就反了,我們不為這朝廷賣命了,我們要做就做自己的王,自己主宰自己的命。”
一位讀過書的年輕人應道:“魯疫說得對,今日我們不造反,他日死的就是我們。自古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說不定今日一反,我們還能反出一番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此話一落,眾人鬥誌昂揚,紛紛附和,隨著魯疫一聲令下,眾人似不要命一般,瘋狂撲向那些四處逃竄的官兵,嚇得一些高官一邊不顧形象的逃命一邊高聲大喊,“瘋了瘋了,這群賤民都瘋了……”
這一次眾人雖將官兵都趕出了村外,可難保他們不會帶著朝廷裏練過武功去過戰場的官員士兵而來,在他們到來之前,魯疫帶著眾人和自己年老的父母逃離了村子。
村裏一些年紀大的人都散去了,隻有一些與魯疫差不多年紀的年輕人還跟著魯疫。
魯疫帶著他們來到嶽北城的城外,在此處落草為寇。眾人奉魯疫為大哥,竇逵為二哥。
隻是因為嶽北城裏有楊昭年和鬼騎軍所護,所以他們才不敢明目張膽的造次。
再加上他們為朝廷所害,而自己又是受過苦落過難的平民百姓,他們知道百姓有多苦,所以他們不搶民不害民隻搶官糧官銀。
當然,若無官銀官糧可搶時,他們也會做起老本行,去山中打獵後,扮成嶽北城裏的百姓拿去城中賣錢換米換衣。
隻是這對夫婦都是心善之人,若他們知道自己的兒子幹起了土匪行當,他們就是死也不會接受,所以在這裏做事的每一人都在瞞著二老,說他們以打獵賣錢換米為生。
至於竇逵,他家境富裕,家中錢財萬貫,他自出生就是富家少爺,隻可惜,他出生時,親娘因難產而死,父親在他三歲時,也病死了。
竇逵家的親戚都惦記著竇家的那點財產,便將竇逵扔在了一家名叫佛蓮寺的寺廟旁邊,他最後被一位和尚收養。
那和尚叫緣智,武功高強,心懷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