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明蕙(1 / 2)

自從安史之亂以後,大唐就開始由盛轉衰。接下來的藩鎮割據,宦官弄權,朋黨之爭,把天下弄得紛亂不已。

這一年楚地發生了災荒。災情並不嚴重,但卻有奸商乘機把持米市,米商中以在長沙的九戶大姓為首,人稱九大糧戶。米價飛漲,升鬥小民,叫苦連天,形成人為的大災。

為了平定米市,長沙王下令,開倉平糶,限定米價。這本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怎奈自安史之亂以後,長沙官倉所儲之糧,都是為戰時所備。能夠在許可範圍內的發放的極少。所以開倉平糶,隻維持了兩三天。所以隻能靠限定米價,長沙王派出軍隊在各米行監視,不許米商抬高米價。看似有效,米價下降了。隻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俗話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米商藏米不售,有價無市。老百姓買不到米,更是怨聲載道。

九大糧商乘機賄賂當勢的宦官,朝廷對長沙王施加壓力,而當時情況,米價也無法再限製下去了。結果,取消米價限製,米價重又上漲,而且比限製前更厲害了。餓死的人越來越多,左右是個死字,就會有人想到要造反。

在這個時候,長沙王府長史,向長沙王推薦一人來治理長沙的米市。這人就是洛陽最大的綢緞商,明珠坊的大當家東方明蕙。

東方明蕙隻提出一個條件,就是長沙王以官府的名義支持她,封死長沙通向各地的官道私道,人可以過,米糧隻能進不能出。

然後,東方明蕙在長沙最大的酒樓湘樓設宴,宴請九大糧戶為首的一百多位米商。大家以為,明珠坊請客,自然會是大手筆,席上少不了山珍海味,熊掌鱸魚的。大夥兒高高興興而來,誰知桌上每人隻有一碗米飯。

正當大家大眼看小眼時,東方明蕙一身粗布青衣,出現在大家麵前,道:“對不起大家了,今天本該好好招待大家,怎奈大家心裏都清楚,如今長沙大災,老百姓連一口飯也吃不上,我們大吃大喝,心裏也過意不去。我今天請諸位來,是希望大家能夠幫我、幫王爺,更是為本地桑梓作一份貢獻,為長沙平定米價。從明天起,明珠坊也會成為長沙的米商之一,我加入米市,不是要掙錢,也不是要和各位搶生意,隻是為王爺所請,為長沙百姓作一點事。三個月後,我仍會在湘樓設宴,到時候,一定會請大家好好地吃一頓,以補今日失禮之處。”

明珠坊名聲很大,但從來沒做過米行生意。大家看東方明蕙竟是個年輕少女,心中已經有些輕視了,覺得一個小姑娘,竟接手祖上這麼大的家業,隻怕會三兩下就敗光了,聽她說要到長沙來作米行生意,覺得象聽個笑話,聽她說什麼平定米價,要為長沙百姓作一點事,更是大大地搖頭。做生意不想掙錢,腦筋有毛病。瞧這小丫頭把祖上產業在長沙敗個精光吧。

長沙米價,往年這個時候是十文一斤,今年卻是三十文一斤,漲了三倍,現在仍每天還要上漲一二文。不料,新開的明珠米行,卻掛出招牌:“明珠坊為長沙百姓行義平糶,米價十文,不漲價。”

人們潮水似地湧向明珠米行,九大糧戶坐等看笑話,認為這次明珠坊的減價也會象上次長沙王的開倉平糶一樣,沒有幾天熱鬧。

但是過了十幾天,明珠坊依然不見有結束的跡象,又聽說,明珠坊憑著多年來與關中與江南各米商的交情,向關中米商與江南米商買米。今年長沙災荒,江南卻是大豐收。這幾日,江南的米,關中的米,源源不斷的流進長沙的米市。再也沒有人去買其他米行的米了。商人買賣,本來就是要貨如輪轉,才有利可圖,沒人買他們的米,他們掙什麼。想起東方明蕙當日宴請眾人時說的話,她說三個月後再請大家。現在是四五月青黃不接的時候,再過三個月,就是七八月的豐收季節了,那時候,新米上市,他們囤積的米要是再賣不出去,那就糟糕了。

九大糧戶決定對付明珠坊了。他們知道明珠坊的米是用錢買回來的。而他們的米,是早就囤積了的。明珠坊的成本要比他們高,那就用價格來壓明珠坊。於是,各大米行的米價下跌到九文錢,但是明珠坊也跟著降價到八文。依然沒有人來買其他米行的米。聽說明珠坊的藏米足可再賣兩三個月,眼看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已經過了一個月了,長沙城各大米商開始驚慌了。他們的錢都已經變成了米,今年大災,他們還從外地進了許多米,米在糧倉多壓一天,就多一天的費用。再過一兩個月,災荒一過,新米上市,陳米就更賣不出去了。而且,錢不回籠,就沒有資金去買新米,那就隻能看著自己的錢放在米倉裏發黴了。

各大米商終於一改前態,從一個月前的大漲價,變成現在的大跌價。米價一直下跌,八文,七文,一直下跌到六文。消息傳到東方明蕙的耳中,一個多月來,她現在才真正鬆了口氣。六文,已經是接近去年秋天的收購價了,這,也是她想要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