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戰熱火前,尼克斯還有兩場主場比賽。
這兩場比賽的對手分別是遠道而來的森林狼,以及前不久尼克斯剛剛交過手的多倫多猛龍。
兩場比賽的難度都不大,尼克斯也都贏球了,連勝的場次一波就拉到了6場。
一波六連勝,尼克斯的總戰績來到24勝20負,這下是徹底上岸了。
從比賽的內容來看,尼克斯堅持了邁克·德安東尼的那套跑轟進攻,隻是稍加修改,大大減少了中距離的進攻,增加了三分和擋拆掩護的配合。
這些改變帶來的,是尼克斯本就不是很順暢的跑轟進攻,愈發的滯澀了。
但林大浪沒什麼所謂,能贏球就行,反正新帥到位之後,尼克斯就不會再打什麼跑轟進攻了,現在的問題是,新帥遲遲不定,尼克斯還離不開邁克·德安東尼。
在這兩場比賽之間,林大浪又陸續和邁克·伍德森、史蒂夫·科爾見了麵。
前者的平庸一眼可見,他唯一的優勢就在於,他答應了林大浪的那兩個要求,算是做出了作為主教練最大的讓步。
從這一點來說,邁克·伍德森倒是最適合尼克斯的教練。
但,林大浪還想再看看。
於是,他又和史蒂夫·科爾見了一麵。
從未來取得的成就來說,史蒂夫·科爾無疑是尼克斯這群主帥候選裏最有實力的一位,畢竟在他手中,締造了一個勇士王朝。
剩下的主帥候選裏,也就隻有邁克·布登霍爾澤手握一個總冠軍而已。
史蒂夫·科爾最大的問題是,他太偏信自己的那一套戰術體係,而不太信賴隊內球星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相對於波波維奇、裏克·卡萊爾這些頂級教練也差了一些。
但並不是差到極致的那種差,事實上科爾的臨場指揮和調整,還是有一些妙手的,他大部分時間裏臨場糟糕,還是和他的固執有關。
所以,林大浪在已經知曉史蒂夫·科爾的固執的情況下,並沒有提出他的那兩個問題,或者說要求,他隻是詢問了一些關於戰術理念的問題,科爾的回答則是——
“抓攻防轉換,立足防守,快速反擊,進攻注重多元化,防守注重輪轉的速度……”
以及,最重要的是——
“我很認同帕特·萊利的觀點,未來籃球是五個身高2米的球員組成的,沒有具體的位置之分,而我要在紐約打造的,就是帕特·萊利理念的未來籃球。”
科爾的回答到這,就足夠了,林大浪知道,這個時候的史蒂夫·科爾,已經有了打造一個完整的小球時代攻防體係的能力了。
科爾雖然和邁克·布登霍爾澤一樣,同屬戰術知識豐富但臨場指揮一般的範疇,但科爾比邁克·布登霍爾澤還是強出很多的,最顯著的就是,科爾的那套體係,任何角色球員都能夠融入其中。
以及,臨場指揮方麵,科爾也隻是有些固執,真比起邁克·布登霍爾澤,他還是要強出不少的。
但……
科爾的固執,還是讓林大浪有些猶豫。
隻能說,他該見的都見完了,一番總結之後,他現在的首選就是還沒有回複他的湯姆·錫伯度,如果湯姆·錫伯度拒絕了林大浪,那麼林大浪就會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史蒂夫·科爾。
……
打完兩場主場比賽,尼克斯就準備開赴邁阿密了。
接下來的這場對熱火的比賽,是1月27日的比賽,打完休息一晚,他們會在邁阿密停留一天,林大浪會請他的隊友們一起去看黴黴的邁阿密演唱會。
這個時候的黴黴還不像後世那麼火熱,演唱會門票也不至於一票難求,因此並不是所有隊友都願意捧場的。
林大浪一早就說好了,他隻是拿到了一批黴黴演唱會的門票,正好客場征戰無所事事,有願意去的就到他那領票。
於是,林大浪一波發出去二三十張門票,光是尼克斯的隊員和教練,肯定沒那麼多,主要是一個個的都拖家帶口的,數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有幾個隊友婉拒了林大浪的好意,林大浪也是無所吊謂,演唱會什麼的,本身就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