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鸞鳳和鳴,昨晚還烏雲罩頂的隨雲居,第二日就變成了春光融融,在君牧野去上早朝的時候,小心侍候的下人一眼看出了他臉上的春色,他甚至還特意叮囑不要打擾了淩雲休息,眾人便知道這次變天又是雷聲大雨點小的過去了。
年關已至,回想這一年,大寧朝發生了太多事情。先是春旱加饑荒,又有北牧犯邊,國庫空虛,好不容易湊足了銀子將北牧趕走,南方鄰國楚國又開始趁火打劫,導致朝廷不得不聯合北牧一起抗楚。大公主寧玉出嫁了,長公主中風癡呆了,德隆帝寧祥重病暴斃了,小太子寧遠遭遇刺殺卻登基了。熬過饑荒,挖河抗旱,打敗楚國,締結婚約,到年底了又把刺殺皇帝的凶手繩法,舊臣讓位,新臣上位,朝野上下,雖一直忙碌慌張,好在有驚無險,終於可以過個好年了。
玉璽將於除夕那日封存,皇帝和百官全部休朝半月,在正月十六再開印上朝,這半個月時間,相府因為添了不少人口要比往年熱鬧許多。
淩夫人身為上將軍府的主母,在過年這樣重大的節日裏,並不方便留在相府,因此在夫妻二人和好沒幾日的時候,便回到了上將軍府打點府中事宜。
淩夫人在相府住了這麼久,乍一離開,淩雲十分失落,做起事來也有些心不在焉。
慕容是男子,又是以客人的名義長居於此,並無妨礙,他見淩雲如此,有心寬慰:“初二你便可以帶著孩子們回去探望令堂,等過了上元節再把她接過來就是,不過就是一個月的時間,你何必做出這副可憐模樣?”
淩雲心裏明白這個道理,隻是有些不習慣,算起來到正月底她嫁過來也才剛滿一年,回想去年這個時候,母女二人還湊在一起陪著淩子峰的靈位一起守歲,今年就隻有淩夫人一人了。
不想把不好的情緒傳染給全府上下,淩雲強打精神,開始按照風俗處理過年的一係列事務。相府所在的君氏家族是一個延續了百年的大族,能夠在更朝換代的情況下得以較好保存,完全得益於前任丞相君擎天與他父親的先見之明與雄才大略。
君氏之前和淩氏以及淩雲的母族雲氏都是世交,在前朝景氏王朝麵臨覆滅的時候,三個家族最終分道揚鑣,選擇了三個不同的方向,導致了如今的局麵。
淩氏一族因為淩子峰父親隨著景朝最後一位皇帝殉葬,得罪了太祖皇帝寧桓,他便降罪於淩子峰一家,一怒之下奪了他們的家產,把淩子峰夫婦倆趕到方平郡戍邊。
至於選擇了中立的雲氏家族則聰明地明哲保身,不讓後人說他們叛國,也保住了一家老小的性命,無聲地將被退婚的淩夫人嫁給淩子峰之後,便退出了處於混亂時期的政治舞台。
君氏則鋌而走險,由君擎天出麵結交寧桓,做了開國之相,最終保住了君氏百年大族的榮耀,並將一直榮耀下去。
對於這樣的結果,不能說君氏勢力,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君氏當是個有魄力的家族。當舍則舍,不受其亂。
明白其中糾葛的淩雲對於君氏一族沒有半分不好的情緒,畢竟是君擎天維護了他們一家,保住了淩氏和雲氏,讓他們得以置身事外。否則,以寧桓的作風,難保不會大發雷霆,甚至趕盡殺絕。
事實證明當時寧桓也的確怒了一把,隻是在後來的數年中,通過君擎天的努力,不僅將淩府的家產還給他們不說,還為淩雲求來了入主相府的護身符。
古往今來,在一件大事發生的時候,總要有那麼一個人去做眾人眼中的壞人,然後忍辱負重,上為父母親族,下為黎民百姓,中間還有自己在乎之人需要守護。
時光荏苒,被他保護的人仍活得好好的,他卻是最先離開的一個。
在淩雲心中,君擎天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一個令她發自內心敬佩和感激的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年關之際,君氏的族人開始前來君府送年貨,淩雲第一次主持君府的過年事宜,就不得不接待這些族人,同他們打交道。
除此之外,淩雲手下所管的所有田產、莊園和鋪子,每到這個時候也要做一次賬目總結,並由下麵的人上貢些年貨特產,以表敬意。這其中就包括君府、淩雲的嫁妝、寧氏的嫁妝,以及她最新經營的一些產業,上上下下加起來,淩雲很快就沒時間惦記淩夫人的事了,好多時候君牧野晚上從書房出來,淩雲還在看賬本。
如此,淩雲白日接見族裏來人和下麵產業的各個管事,晚上算賬整理庶務,沒幾天就憔悴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