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最好,在於英雄紛起,人的能力在亂世中能充分發揮,“唯才是舉”的政策也給了人才們發揮能力的大舞台,三國對陣各地的少數民族也戰果頗豐,以一方之力幾乎完全壓製了胡人的野心;其最壞,在於這些英雄們最終沒能阻止世族門閥的專政,其內鬥反而給了這些統治階級中最腐敗的部分以全麵控製國家的機會,不僅白讓人民受了幾十年戰亂之苦,而且其無能導致的的“五胡亂華”給了中原致命的打擊。在東晉南北朝時代,世族門閥給漢人和漢化胡人帶來了揮之不去的夢魘,卻給強盜們以可乘之機,中國最黑暗的時代莫過於是。三國時代的英雄們在世族門閥極其強大之時力圖回天卻最終隻能以悲劇收場,實是可歎。
三國之君,出於二流世族或是寒門,其重臣,前期也多以大世族庶流,中小士族,豪族寒門中人為主。不過世家大族壟斷了人才教育,庶族政權又沒有有效的辦法製造戰爭中崛起的這一代一樣的人才層,其不斷滲透最終還是能控製住政權並竊得其柄。三國對世族“用而不信”政策是給你根本不足以抑製其擴張的。隻有教育放開的時代才能徹底革他們的命。而這,對孫紹而言,似乎並不難。
但現在的形勢,對孫紹卻是十分的不利。他此時算是明白自己的處境了“吳侯世子,建安九年”這兩個詞使他了解了這個時代究竟是什麼。看著母親的絕世容顏和府中的黯淡得氣氛,聆聽著她對家庭的解釋:穿綠的大姐孫淑是父親的發妻所生,她當時留在壽春當人質,孫策和袁術翻臉時,她帶著大姐逃出來,為了隱蔽他將女兒交給了前來接應的孫賁而自己卻分道而走企圖引開追兵。之後就再沒了消息,可謂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不過多半是沒活過來。另外兩位女孩是雙胞胎,二姐孫襦,三姐孫裾都是孫策的妾室所出,她們的母親在去年也去世了。而母親是廬江皖縣人,建安三年以妾室身份嫁與父親,次年自己出生後扶正。不過做正妻的時間太短(孫策建安五年就死了),加上性格並不強勢,對於江東的影響力實在有限,哪怕在內廷也不太鎮得住父親的那些婢妾(孫策並不好色,妾婢一共就五個,跟老曹比差遠了),結果那些人在得默許後一哄而散,隻剩她們兩個帶著三個小孩,而孫權也樂得在一邊看戲。二姐三姐的母親去世後,情況更加糟糕。大喬並不善於持家,對這一窩子人多少有些收拾不住。隻是姨母家能有時支援一下,能震懾一下那些心懷不軌的下人。建安六年曹操責令孫權任質,他可就一度準備把自己和孫朗送出去,若不是周瑜及時阻止自己未必就不會在在許昌“出生”了。不過這也多少有些激發了他前世的的好勝之心,雖說還不太適應,但既然有機會再活一次,總得是有些挑戰才刺激的說。
孫權至今23了還既沒兒子也沒女兒,江東很多人都懷疑他那方麵是不是有問題,他去年還休了自己的原配謝氏,娶了自己的表侄女徐氏(這是亂倫的說)。但一直以來也沒有平息謠言。三月份三叔孫翊又得了個兒子,這令孫權更加沮喪,從這開始,孫權開始“關心”孫紹,幫大喬驅除了那些不軌的下人,並且正式宣布孫紹為吳侯世子(盡管他以前就是),還解除了之前的約束,請了江東名儒顧雍做孫紹的老師。孫紹他們家雖然獲得了自由,但都不感激他,畢竟之前為了自己的地位孫權沒少做將他們邊緣化的事,現在他對自己沒信心了就來送殷勤,確實令人不放心。對孫權來說,這也多少有些不得已,現在連太夫人都有些對孫權沒信心了,加上江東眾人對孫家人壽命的不好揣測(前年孫靜長子孫暠又死了,才27歲),另外,周瑜因為孫權對孫紹的態度,多少也會有些皮裏春秋(周瑜怎麼想他不清楚,但他是這麼想的),畢竟他是和孫策是生死之交,不可能坐視孫紹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孫權眼見事情暫時沒有轉機,隻能先對孫紹投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