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門便是最後趕來的‘遼東郡’步兵,一共五萬六千多人馬,組成一個‘雁形陣’。匈奴騎兵如果出塞,雙翼隨時都可展開,把從要塞裏逃出來的匈奴騎兵圍而殲之。
第二道門是由李敢的猛虎騎兵營外加三國騎兵組成,以‘一字長蛇陣’的架式排在‘雁形陣’後邊。如果有匈奴騎兵突破第一陣的防線,一字長蛇陣可以把漏網之魚逐個殲滅。
第三道門是龍騎士以及八萬騎兵組成的‘車懸大陣’。這個陣不過是擺擺樣子,匈奴騎兵就是再厲害也不可能通過前兩道門來到此處,就算有命通過了前兩道門,人數所剩無幾,到時也用不上‘車懸大陣’。
這一日,李信登上高台朝‘海冥’要塞裏邊望去,心中盤算一兩個月後,當耳孫屠糧草絕盡出城投降,自己是將匈奴騎兵全部收服,還是找個理由全部殺掉。收服有收服的好處,不過裏邊也隱藏著一定的危險,全殺又顯得太過殘忍,‘高句麗’三十萬兵馬的殲滅讓他有點菩薩心腸。想了半天也沒拿出個主意,他把千裏眼往上抬了抬,突然在海天交際的那一線間發現有幾個小黑點。
李信以為那不過是極遠處的幾隻海鳥,並未放在心上,把千裏眼往下壓了壓,看到耳孫屠極其傲慢的站在城樓上朝這邊怒視,心中暗暗下了個決定——不管騎兵是殺是留,耳孫屠這家夥是一定要殺的。
又看了一會,李信準備收了千裏眼回大帳去,不經意間千裏眼又指向那幾個黑色。黑點的輪廓漸漸顯現,原來不是當初以為的海鳥而是數艘大船,中間夾雜著幾十艘小船。
“來是是什麼船?”他在心中犯起了嘀咕。從來的方向來看,應是打‘扶搡’的方向而來,可是他不相信‘扶搡’能造出這樣的大船來。不說那個地方的人是否還處於原始社會,就算已進入了奴隸社會,憑幾個愚昧的扶搡野人根本不可能造出大船來。
李信凝神靜氣的看著駛過來的船,不停猜測來的是什麼國家的船,一番搜腸刮肚之後,也沒能想出現在除了中國外還有什麼國家能造出這麼大船。或許羅馬能夠,可羅馬的船能千裏迢迢來到這裏?要真是羅馬的船倒好了,也能看看羅馬帝國的軍事實力究竟有多麼強?
船又近了許多,船上懸掛的旗幟依稀可以看到,上邊很明顯是中國的龍旗,正中的位置還懸掛有大大的‘田’字!
“原來是他?”李信有些興奮,興奮中又有些失望。興奮是因為田橫終於出航,而且巧中之巧的趕到這裏。失望是因為來的並非歐洲那邊的船,雖然他也知道,在中國造的指南針還沒傳到那裏的情況下,歐洲那邊就算能造出大船來也無法到大海的深處遊弋,沒有指南針來指明方向,他們會在大海中迷了方向,直到最後餓死累死,變成一條條幽靈船。
就在李信發現東邊來船後不久,耳孫屠的親兵也來稟報東西的海麵上駛來不少的船,大大小小有近百艘。耳孫屠心中一喜,還以為老天派人送來船隻助他脫困逃命,興衝衝的下了西城,來到東城,登上城樓一看,不久便看到上邊懸掛的中國旗幟的船隻。忍不住,耳孫屠指著那些船隻破口大罵,暗問蒼天為何來的不是別國船隻非是中國船隻?
耳孫屠的罵聲雖大,也無法傳到船上,老天也沒回答他為何李信不光斷了他的陸路還把水路也斷了的問題。與此同時,最大的那艘船上站立的田橫也從千裏眼中看明白這邊的形勢。下令旗手給各個船隻發令,讓航道稍稍偏離,朝李信這邊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