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氣壞了,說道:“你什麼意思啊,你姑姑說就是這款呀。怎麼?想瞞我啊。不是我說你呢,你的裙子都那麼多了,還買,我看你……”
她女兒大聲說:“我再說一遍,我不喜歡這件裙子。”說完賭氣回了自己房間。
她生氣地對我說:“當時氣得我真想打她幾下。這幾年,她和姑姑走得特近,有很多話,寧可和姑姑說,也不對我說。”
我問她:“你可以好好和她談一談,或是向她姑姑了解一下,看看她為什麼對你這麼有成見。”
她說道:“我一和她說話,她就找借口離開。她多次對姑姑說我太武斷,什麼事情都得聽我的,讓她太煩。”
我勸她:“和孩子溝通時,凡事要多聽聽她的意見,當她的行為讓你生氣時,你要站在她的角度想一想,她為什麼要這麼做,想通了,再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她很吃驚,問道:“什麼?她犯錯誤了,我還要站在她的角度上去想?”
我說道:“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地了解她,和她交流時就不會有衝突了。”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也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父母要想和他達到順暢的溝通,就要多了解他,凡事站在他的角度上想問題。了解到他真實的想法後,再有針對性地引導他。
桐桐有位要好的同學,每次來我家,總要抱怨父母:“在他們眼裏,我一無是處,幹什麼都不合他們的意。”
她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對她要求很高,不但學習要她爭全班第一,在其他方麵也不能落在同學後麵。現在父母給她報了很多特長班。
她說:“我根本就不喜歡舞蹈,可我媽說學舞蹈體型好看,讓我學了舞蹈;我不喜歡學棋,可我爸說學棋開發人的智力。唉,現在我一提這些班,頭就大了。”
她現在一共上了五個特長班。
她說:“我現在已經感覺不到生活的樂趣了,一想到每天要這樣奔波於每個班之間,我就覺得痛苦。每天早上醒來,想到這些事情,就感到恐懼。”
我問她:“既然這麼痛苦,為什麼不向父母講出來呢?”
她驚訝地看著我,說道:“我哪裏敢對他們提要求啊?上次我說現在課緊了,是不是取消一個班時,我媽狠狠訓斥了我一頓,說我太不負責任。”
她又說:“在大人眼裏,我們小孩就是一個學習機器,似乎除了學習,再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了。都說童年是最美好的時光,我的童年卻是不堪回首的。”
父母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就要聽聽他的心裏話。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你放棄大人的成見,客觀地認識他的世界,並試著用他的視角來感受他的生活。
成老師心語
教育孩子,父母要學會和孩子進行換位思考,從中學習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當他遇到問題時,你能夠迅速地從他的位置和角度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換位思考,是了解孩子真實想法的一個捷徑,當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時,會很容易就能贏得他的信任與友誼,同時快速地拉近和他的心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