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是營造家庭環境中最基本的情感。愛意味著主動給予孩子物質、精神、心理上的支持、幫助,即使他長大後有了自己的觀念和行為方式,你仍然能接受並理解。這樣才能保證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
桐桐上五年級時,有一段時間迷上了聽流行歌曲。每天一放學,就躲到自己房間聽音樂,有時連寫作業時都要戴著耳機。
有好幾次,妻子要和她說話,但一看到她戴著個耳機,就生氣地對我說:“你看她現在這個樣子,一天到晚地戴著耳機聽音樂,成績不下降才怪呢。”
我笑道:“要尊重她的興趣愛好嘛。”
妻子反對:“你以前不是說,孩子是未成年人,父母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味地遷就嗎?我早就想和她談談了,可她戴著個耳機,我說好幾句話,她能聽進去一句就不錯了。”
我說:“她戴耳機,是怕影響到家人,說明她是尊重我們的。咱做父母的也要有所表示啊。何不在家裏放她喜歡的音樂呢。”
果然,當家裏播放桐桐喜歡聽的音樂時,她很高興,主動找到妻子,問道:“媽,你也喜歡聽這音樂?”
妻子笑道:“是呀,不會影響你寫作業吧?”
桐桐開心地說:“怎麼會呢?在這美好的氛圍中,我學習的效率會增加好幾倍的。”她說到這裏,抬頭看著妻子,“媽,等我寫完作業,咱們能聊聊音樂的話題嗎?”
妻子高興地說:“好哇,和女兒邊聽音樂邊聊天,那敢情好啊。”
家庭環境需要家庭成員共同來創造。孩子是家庭成員之一,父母要多采納孩子的意見來營造和諧的親子溝通氛圍,讓他在潛意識裏把自己當作這個家的主人。
成老師心語
和諧的家庭環境既是孩子成材的必要條件,也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保證。父母要想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就要為他建立和諧的家庭環境。
讓家庭一直保持進取向上的發展趨勢,需要不斷有鮮活的因素輸入,而這些鮮活因素,就是家庭各成員提的不同意見、建議。父母要針對不同情況完善、改進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