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許多新管理者都覺得改變自己的主意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實際上恰恰相反,及時改變錯誤的主意是一個管理者明智的舉動。這非但不會遭人恥笑,還能贏得人們的尊重。
4改變決策的藝術
如何圓滿地改變自己的決策,其中也大有“藝術”可言。改變決策最好是選擇最佳時期,如果情況變化很突然,那麼你在一分鍾內改變想法也無可厚非。不過在改變決策以前,最好還是選個最佳時機。
一般來說,做出決策與改變決策之間的時間越長,這種變化就越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因為,時間會使環境發生變化,環境又能讓人發生變化,而且時間久了,人們會漸漸淡忘你以前所持的態度。
設想在一次會議開始時你讚成某事,而會議結束時你又持否定意見,那麼在別人眼裏你會是個反複無常的怪物。但在會議期間,如果因情況發生了新變化而改變想法,那麼在別人看來,你的這種改變實在是明智之舉。
同樣在以上情況下,把宣布改變決策的工作放到會後,效果會更理想。在很多次會議上,經過別人的一番闡述,你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你不要急於在會議結束時就立即表態。會後,再與同此事毫無利害關係的同事們反複推敲、討論,直到一兩個星期後再宣布改變想法則較為合適。時間一長就容易產生一些假象,要重視利用這些假象。在改變想法之前,經曆的時間越長,你的新決策就越顯成熟,看起來像是經過了深思熟慮。而且時間一長,人們會覺得那是你做出的一個新決策,而不是什麼改變主意的結果。
改變決策應有充分理由。羅列出你之所以改變決策的理由,別人就不會認為你朝令夕改。理由越多,大家就越相信這不是個草率的決策。這個道理再明顯不過了,可是許多管理者隻憑直覺妄下斷言,當手下問起為什麼改變想法的時候,得到的隻是諸如“因為我想這麼做”或“我願意”那樣硬邦邦的回答。從這些回答裏,人們隻能看到一個跋扈的管理者的形象。
總之,當你自己都說不清楚為什麼要改變決策的時候,最好不要急於改變自己的想法。
切忌“紙上談兵”妄做決策
市場不是“談”出來的,而是“闖”出來的。
紙上談兵在企業決策中有三個含義:一是決策隻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實際行動;二是迷信教條,無法運用於實踐;三是憑空決策,毫無根據。不管是哪方麵,紙上談兵都是一件貽笑大方的事。凡是紙上談兵的決策,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不要在紙上談市場,不要沒有經過全麵的調查研究就妄做決策!
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說過:“理論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應該是人們在探索各種基本概念時得到啟發。理論不能給人們提供解決問題的公式,不能通過死板的原則為人們指出狹窄的必然之路。”可見,古今中外,奢談理論,不切實際,都是兵家的大忌。
兵家的論述完全適用於商家。一方麵,領導者必須掌握決策學的理論知識,熟知一般原理、原則;另一方麵,也不可生搬硬套,墨守成規,否則就會固步自封,畫地為牢,為競爭對手所打敗。
1究竟需要什麼顏色
紙上談兵是決策的大忌,同時也是某些領導的癖好。紙上談兵最大的缺陷就是理論不與實際結合,隻憑領導者的主觀意誌想當然地妄做決策。這樣的決策在書麵上完美無缺,放到現實中卻錯誤百出,不堪一用!
某電視機廠就吃過“紙上談兵”的虧。該廠準備向泰國出口家用電視機,起初,該廠根據本國人民的傳統喜好,在專供出口的家用電視機上使用紅色,以增加喜慶氣氛,從而有助於銷售。誰知產品在泰國銷路不暢,遲遲找不到大客戶。因為當地居民認為隻有救火車才用紅色,給人以警惕感。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電視機擺在家裏就像一團熊熊火焰,使人更覺得酷熱而煩躁,而且泰國人認為,紅色象征著血,紅色電視機給人血淋淋的感覺,令人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