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激勵到位(2)(1 / 3)

統計結果表明,客戶的完全滿意率還不到一半,而且更為嚴重的是,她們必須經常請專門業務人員代她們接電話,才能說清問題。她們痛感自己商品知識的貧乏,於是主動請來一位技術人員給她們上業務課,並且針對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研究探討。一年之後,她們的工作績效發生了驚人的變化,使客戶滿意率超過了80%。小組成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工作同競賽一樣。不同的是打分方式沒有一定的標準,必須經由自己研究設計出一套評價自己工作的方法。這種研究設計本身就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

造成人們對工作不感興趣的原因,常常不在工作本身,而是因為沒有製定出評價自己工作的打分方法。讓員工開動腦筋對此進行研究,可以說是提高士氣的一個訣竅。

殺“雞”儆“猴”

商業間諜的運用在當前企業發展中甚為流行,通過間諜獲悉企業發展所需資料,為企業製定發展策略、方針提供必不可少的資訊。

善於利用競爭對象內部的不滿分子,“利而誘之”“導而舍之”,使其秘密為本企業服務,是“反問”的絕妙運用。那麼,對待自己企業的員工,又如何“用間”,使其順而服管,積極為公司所用呢·

《孫子兵法》曰:“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企業管理中,不妨也把自己的員工看做“敵人”,要其服從領導,可施“死間”之法。

為取得大多數員工對自己的尊重,樹立自己的威信,便於完成領導職能,可故意讓一兩位親信員工“犯罪伏誅”,遂而對此事嚴加追究,以形成有錯必究,究之以必嚴的廣泛影響,在員工心中形成一種效應,迫使員工自覺地遵守公司紀律,按照公司的規定行事。這就是所謂的殺“雞”儆“猴”。

在此法實施之中,選“雞”尤其重要,這個人必須是企業最信任的管理人員,並有著極強的自覺性,以防此事敗露,在普通員工中造成不良影響。

企業管理的方法眾多不一,有時,則需要犧牲一定的小利,以獲得大利。犧牲一名員工在企業的工作生涯,卻換來了廣泛員工的令行禁止,可謂失小而得大啊!

坦然麵對抱怨

一般來講,無論哪個部門,無論什麼時候,總會有悶悶不樂的人。部門領導應對此有所警覺,找時間同不快樂的人談一談。給他們一個傾訴的機會,通常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即使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也有利於澄清事實,使員工恢複到正常的工作中去。

然而,有些人總會對某些事不滿。通常,他們不滿於工作分配。甚至當你滿足他們的要求、容忍他們的抱怨時,他們仍然不滿。他們以反對來表現他們的不滿的情緒。例如,如果一個人要求調換假期沒有得到批準,他(或她)就會有怨氣,這種怨氣不論是公開地還是私下裏都會表現出來。

你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對於那些認為自己遭了不公平待遇的人,我們可以運用智慧和耐心使他們重振士氣。部門領導可以避免出現對待不公的現象,即在作出決策的時候,應解釋清楚為什麼要做出決策。例如,在上麵提到的要求調換假期的例子中,你可以向他(或她)解釋:公司已在幾個月前安排好了假期表,而且其他部門有兩個員工正在休假。告訴他(或她),你的部門不能允許兩位員工同時休假。你可以建議他(或她)去找找部門中與其要調換的假期一致的那位員工本人商量,看其是否願意調換。

如果這種方法不奏效,你也可以推心置腹地與他(或她)交談。指出,他(或她)不斷地抱怨和對任何事的否定態度已大大影響了其他員工的工作。讓他(或她)明白,他(或她)是公司最難得的人才。對於任何事,每個人都不可能盡如其願。鼓勵他(或她),一個成熟的人要勇於接受失敗,再接再厲,迎接生活中新的挑戰。

從小處去讚美

大多數領導不願從小事上去讚美員工,這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重重障礙,遮住了他們的視線:

其一,分工不同,責任不同,使領導認為員工做事是分內之事,是“應該”的,無需大驚小怪,做不好就要批評,做好了是責任。在這種心理的驅動下,很多領導不能正視員工的小成績。

其二,有些領導認為小事普普通通,沒什麼了不起。

其三,“熟人效應”。周圍的員工對領導來說,太熟悉了。要麼,就是區區小事,不足掛齒,不用說什麼;要麼,就是熟視無睹。

以上這些態度都是應當克服的。

就小事而論,它的確沒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幾件小事加在一起就有可能產生意料之外的形態和意義。

小事猶如一塊塊未經雕琢的璞玉,如果人們沒有一雙識別它們的慧眼,細心鑒別,它將永遠埋在山野石林之中,人們很難發現其價值所在。

你了解周圍每一個員工的長處短處嗎·你每天有沒有看到周圍細微的變化·你是否發現每一個員工哪怕是一丁點兒的優點·

無數的小事和有數的大事組成了我們繁雜的生活。如果一名領導隻是睜大眼睛注視後者的“重大意義”“曆史性的價值”……那麼他就會發覺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空虛的。相反,如果他去關注自己的周圍,去發掘一滴水中的世界,那麼在彼此的讚聲中,他獲得的將是世間蕩漾著的溫情。

運用薪酬激勵

很久以前,有一個漁夫,告別老母出海打魚。誰知海浪太大,船翻人仰,好在是漁夫遊技好,又在關鍵時刻抓住了一塊木板,才得以在海中挺過三天,被大船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