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領導者自我管理到位(11)(1 / 3)

李嘉誠20多歲的時候,每天晚上睡覺時想著第二天完成許多計劃,但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又感覺力不從心。他於是深刻的領悟到,隻有眾人聚力才能達到目標。因此在此後的經商生涯中,他積極學習並培養領導藝術。完善的人才策略為李嘉誠事業的拓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李嘉誠也曾提到的他的多半成就均為“借力”而得。

李嘉誠積極網絡天下人才,大膽起用外國專家,他公司有非常多的外國人。這些外國同事的存在既可以為公司引入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又可以使之在經濟的、科學的、高效率的條件下運作,實現在實戰中將理論不斷轉化為可行方法並且使中西文化相結合。在拓展國際化業務或實施並購時,這些專家往往又成為進軍西方市場的先鋒。

李嘉誠給長實集團高層管理者的高薪俸祿,既體現出“人有所值”,同時也表現出他“厚待人才”。李嘉誠說:“長江實業能擴展到今天的規模,要歸功於屬下同仁的鼎力合作和支持。”長實集團人員流失率低於1%,證明其企業有較強的凝聚力。

(七)好的管理者首先要知道自我管理

在講座中,李嘉誠強調了管理者自我管理的問題:“在我看來,若要當好管理者,首先要知道自我管理,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了解自己要成為什麼模樣,建立個人尊嚴。自我管理是一種靜態管理。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要經常反思自問,我有什麼心願·我有宏偉的夢想,但我懂不懂什麼是有節製的熱情·我有與命運拚搏的決心,但我有沒有麵對恐懼的勇氣·我有信心、有機會,但有沒有智慧·我自信能力過人,但有沒有麵對順境、逆境都可以恰如其分行事的心力·”

李嘉誠強調自我管理,他認為一個不能管理自己的人,肯定是無所作為的人。他把做人之道與管理之道緊密結合在一起,嚴格要求自己,寬厚對待他人。他曾經給自己規劃了九個方麵的管理內容:第一,“勤”是一切事業的基礎。要勤於工作,對企業負責、對股東負責。第二,對自己要節儉,對他人則要慷慨。處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為出發點。第三,始終保持創新意識,用自己的眼光關注世界,而不隨波逐流。第四,堅守諾言,建立良好的信譽。他認為一個人良好的信譽,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第五,決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應胸襟開闊,統籌全局。一旦決策之後,則義無反顧,始終貫徹一個決定。第六,給下屬樹立高效率的榜樣。在集中討論具體事情之前,應提前幾天通知有關人員準備資料,以便對答時精簡恰當,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七,政策的實施要沉穩持重。決定一件事情之前,要想好一切應變辦法,絕不冒險盲進。第八,要了解下屬的願望。除了給予員工生活上的保障外,還應給予員工良好的前途。第九,不斷提升自己。及時掌握最新信息,了解本行業以及其他行業的最新動態,以便及時調整思路,跟上時代步伐。

(八)管理者要善於運用“杠杆定律”

李嘉誠在演講中說:“領袖管理團隊,要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杠杆定律’,以效率和節約為出發點。‘杠杆定律’的發現者阿基米德是古希臘學者,他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概念被簡單地扭曲為四兩撥千斤,教人以小搏大。但聰明的管理者會精確地算出支點的位置,因為支點的正確無誤才是取得成果的核心。這門功夫倚仗領導人的專業知識與綜合能力,倚仗其能否洞察那些看不見的聯係。今天我們看到,很多公司隻注意千斤和四兩的轉化,可能忽視了支點的尋找,因過度擴張而陷入困境。”

企業在擴張過程中如何尋找支點·如何避免企業因極度發展、過度擴張陷入困境·經濟學家郎鹹平在他的文章《李嘉誠如何思考大策略》中認為,李嘉誠經商數十年,在經曆數次危機後,仍能平穩發展的四大“法寶”是:業務多元化、業務全球化、策略性保持穩健財務狀況和投資“不為最先”策略。具體來說,也就是以收購實現業務全球化,達到多元化經營;在策略性保持穩健財政狀況,降低財務危機風險、保持充裕實力的同時,保證成功收購;當一切準備就緒,“不為最先”策略尋找較佳切入點增加成功的機會。

(九)管理者要賦予企業生命

李嘉誠在演講中說:“人的認知力是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貫通,我們永遠不是也永遠不能成為‘無所不能的人’。有時我會很驚訝地聽到,如今有的管理者還以‘勞累’為單一賣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的方法重要,君子的定義也同樣重要——要保證企業生生不息,管理者要賦予企業生命,這不單是像時下流行的那樣,在介紹企業的幻燈片上打上‘使命’二字,或是說上兩句有人文精神的語言,而是在商業秩序的模糊地帶力求保持正直、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