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識人用人心法(1)(1 / 3)

1﹒新娘過門:讓員工成為主人

洞房花燭夜,新郎興奮地拉著新娘的手,新娘羞答答的,突然她指著牆角,吃驚地喊道:“看,快看,老鼠在偷吃你家大米。”

新娘一覺醒來,新郎還在酣睡,新娘發現老鼠又在吃大米,便拿起掃帚扔過去,怒吼道:“該死的老鼠,敢來偷吃我家的大米。”

一夜之間,“你家”便成了“我家”,新郎高興地笑了。

稍一留心,在我們身邊便有很多這樣的情況,一些管理者經常不眠不休,夜以繼日地工作,成了 “拚命三郎”,而他的員工呢,卻對組織毫無感情,對組織發展冷眼旁觀,持無所謂的態度,上班的時候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能夠混日子就混日子。

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員工還沒有成為主人,像新娘一樣把“我家”當成了“你家”。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自己很敬業,而手下的員工卻視而不見,對公司的事情及發展漠不關心,所養的盡是一群閑人。他便去請教一位管理專家,專家說:“因為那是你自己的油田。”這之後,保羅努力讓“自己的油田”變成“員工的油田”,這種閑人現象迅速絕跡,而石油產量大幅增加,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石油王國。

作為管理者,我們應該研究的是如何讓員工高興地投入工作,把團隊當成自己的“家”,使他們成為團隊的主人。

要使員工成為團隊的主人,最重要的是不要把所有利益留給自己,要學會與員工共享成果,要把員工的利益與團隊的利益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自己的下屬,要對他們親切友善、態度隨和、不擺架子,員工也是人,人與人之間,雖然有分工上的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應該受到尊重。要對員工給予真誠的關心,要像對待親人一般把自己的熱情送到每位員工的心坎上,使他們感受到你濃濃的人情味,感受到自己是大家庭中的一員。

再者要讓員工參與決策和管理。英國國會議員大衛·斯蒂爾說:“為了使人敬業,眾人合作,最重要的便是使每一個人都感覺自己參與了事件的決策。”每一個人都希望在組織裏有發言權,他們一旦參與,就會把自己所在的組織和所做的決定看成是自己的,就會把所承擔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就會增強自己的義務感、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就會消除其“旁觀者”、“局外人“的感覺。

還有一個重要方麵,就是管理者在平時講話、言談、工作安排上,盡量少用“你”、“我”,多用“我們”,雖是一字之變,卻讓員工感受到了不分彼此、沒有高下、平等相待、溫和熱情,他們覺得都是一家人、一個整體,在團隊中的所有一切都與自身利益有關。

曾經看過一部科幻小說,是講美蘇戰爭進入對峙狀態,正欲動用核武器時,蘇聯人將得到的消息向美國人報告說:“外星人來進攻我們地球了。”於是,美蘇立即打消對戰的念頭,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一個“我們“使對峙的雙方成了一個團結對外的整體。

一位老師在接了一個特差班後,開學第一天,便親切地向同學們講:“有人說我們是差班,這是沒有依據的,我們班很多同學都有特長,我們都有當先進班的信心。”老師的幾個“我們”,便把自己也融入到這個被人瞧不起的集體中,充滿自卑感的同學們從溫暖的親情中一下子振作了精神,充滿了自信。

員工一旦融入了團隊這個大家庭,他就不會把上班僅當成“工作”,而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員工的工作潛力就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工作激情就能得到最大的迸發,自身價值也就能夠得到最大實現。

管理者應經常問自己:“我讓員工過門了嗎?”

2﹒驢子扔信:你了解員工的需求嗎

驢子與狗結伴而行,途中發現地上有一個精致的信封。驢子撿起來,取出信紙,隨口而念,內容是涉及幹草、大麥、糠麩之類的。狗聽到這些,很不高興,急切地對驢子說:“驢大哥,快往下念,看有沒有涉及肉與骨頭。”

驢子把信讀完,信中也隻字未提到狗所想要的東西,狗便生氣地說:“都是些無聊的東西,把它扔掉吧!”

人的需求是錯綜複雜、多種多樣的,按照馬斯洛的塔式需求結構理論,人除了生理需求外,還有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每個人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去行動,需求是人的積極性的內在源泉和取之不竭的動力。現代管理專家哈利·歐弗垂說:“要首先引起別人的渴望。凡能這麼做的人,世人必與他在一起,這種人不寂寞。”

作為一個管理者,要使管理更有成效,要更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就必須了解員工,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當你明白了員工的真實需求後,就比較容易理解他們的行為,能夠有的放矢地激發他們的工作動機。

“雪中送炭”之所以能讓人感動萬分,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送出去的“炭”恰是大家之所需。試想,如果雪中送去的是“冰”、是“霜”,那會不會令人感動呢?

管理者要了解和把握員工的內心真實需求,一方麵要細心觀察。一個人渴望得到什麼,有什麼需求,他們會通過言談舉止表現出來,隻要用心留意員工的情緒和精神狀態變化,就能準確了解員工有什麼樣的需求。另一方麵要換位思考。要站在員工的角度來體驗員工、考慮問題,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和他們的真實感受。同時要加強交流與溝通。要與員工建立起一種直接互動、開誠布公的交流和溝通渠道,通過情感溝通,悉心洞察下級的想法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