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演出前後(6)(1 / 1)

這塊“永久的領土”,他們依然選擇的澎湖。

1622年7月11日,由荷蘭海軍名將雷耶斯率領的荷英聯合艦隊,再次進抵至澎湖列島,此時又是澎湖中國駐軍換防期,荷蘭人再次兵不血刃的登陸。這次荷蘭人驚喜的發現,比起十八年前,他們得到的抵抗更為零星,以澎湖列島為據點,荷蘭人的軍事行動全方位的鋪開了,他們大肆的襲擊沿海中國漁村,僅二十天裏,就掠奪戰船600餘條,人口1500多,俘虜的壯丁,他們統統押送到東南亞做奴隸,因為Jan

Coen說了“對中國人沒有任何道理可講”,從8月開始,荷蘭人在澎湖島上大修碉堡,大約有1300多中國百姓死於他們強製的勞動,剩餘的幾百人被送到東南亞,但最終隻活下二十七人。

荷蘭強盜在肆虐,中國邊民在被擄掠屠殺,東南沿海在呻吟,澎湖在呻吟。然而中國的沿海軍隊,卻不約而同的在沉默。

沒有辦法不沉默,此時正是遼東努爾哈赤犯邊的時期,南方的大批軍隊被調往北方,尤其是水師,當年在抗擊倭寇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福建,廣東水師,此時已大部被調往山東登州,蓬萊一帶以及遼東皮島一帶,用以對付努爾哈赤。就連東南沿海的陸地衛所,缺員也高達一半以上,留守當地的,不過是一群老弱殘兵,這樣的局麵下,福建當地駐軍能做的不過是消極防守。荷蘭人的侵擾在擴大,在澎湖要塞構築完成後,荷蘭人不斷向澎湖增兵,其在澎湖的駐軍已增值戰船18艘,士兵1300多人,侵擾的範圍,也擴展到漳州,廈門等地。好在廈門總兵趙一鳴等人嚴防死守,數次挫敗荷蘭人的攻擊,才令戰局逐漸轉為相持。

戰場上節節勝利的同時,荷蘭人的腦袋也在發熱,1623年6月,荷蘭方麵竟然不自量力的向明王朝提出外交照會,不但獅子大開口索要貿易特權,更要求“未經荷蘭人允許,中國方麵不許與其他任何國家貿易”,在自己的領海上,不許和他國貿易,這就是荷蘭人的強盜邏輯。明王朝再次憤怒了,本來福建告急的文書早就如雪片一樣飛入北京,但一來天啟皇帝忙著做木匠活,二來遼東軍情如火,舉國的關注都在北邊,福建的烽火連天,在朝廷大員眼裏當然不是大事。所謂荷蘭“紅毛”,在朝臣的眼裏隻是一群形同倭寇的“蠻夷”。可這次荷蘭人的狂妄,卻一下子刺痛了“天朝”自尊的神經。天啟皇帝即刻下詔,任命素來主張對荷蘭開戰的太仆南居益為福建巡撫,受命平定“福建海患”。

中國的反擊,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