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鎮筸兵的強悍才開始體現出來,雖然白天開始和太平軍交手便一直被對手壓著打,而且損兵折將,但這支兵馬卻是越挫越勇,要換做是其他的清軍早就已經士氣盡散,潰不成軍了,可他們在飽餐一頓之後,士氣大振,反而開始對鎮外的太平軍叫戰不休。
鎮筸兵不僅僅是叫戰,他們還拉出幾門劈山炮朝著鎮外的太平軍陣地時不時的打上幾炮,清軍劈山炮是八百斤的野戰火炮,射程可達三、四裏,太平軍的膛線火槍取型於挪威卡曼萊爾德M1842型,雖然這種後裝膛線槍火力優勢和準度非常明顯,但它的標準型射程僅有500米,太平軍的火槍無法打到鎮內的幾尊劈山炮,是以清軍開炮轟擊而無法還擊,讓太平軍陣地上的士兵們憤怒不已。
楊成明手握著自己心愛的太平1855式後裝膛線步槍,蹲在最前沿的壕溝防炮洞內,頭頂上是不是飛過的劈山炮發射的碎石鉛子,讓楊成明心中暗暗咒罵不止。
太平1855式步槍是位於上海的太平軍江南製造局生產的太平軍製式步槍,現在太平軍列裝的都是這種型號的步槍,它的原型就是挪威的卡曼萊爾德M1842型步槍。卡曼萊爾德步槍在歐洲受到了冷遇,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的軍人普遍使用的還是前膛槍,很多人認為後裝槍是粗俗的。甚至一個瑞士軍事代表團訪問普魯士時,檢閱了普魯士後裝槍部隊的瑞士將軍邊走邊嚷嚷道:“用嘴吃東西才是高貴的(指前裝槍),瑞士射手從來不會卑賤到使用從尾部裝填的‘****槍’(指後裝槍)來射擊。”。
後裝槍被冷遇,而卡曼萊爾德步槍在後裝槍家族中更是不出名,它沒有普魯士的德萊賽後裝步槍出名,德萊賽步槍不但是後裝槍而且還是針發槍,至少普魯士在1848年就開始列裝部隊了,而卡曼萊爾德步槍僅僅裝備了挪威海陸軍和瑞典海軍,到最後停產也隻生產了可憐的四萬隻。
但蕭雲貴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他花費重金收購了卡曼萊爾德步槍的專利和生產線,並且做了一個小小的改變,那就是讓卡曼萊爾德步槍使用米涅彈。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讓這種步槍更加精準、射程更加的遠,和著名的恩菲爾德1853式步槍幾乎不相上下,西殿太平軍在1855年就開始列裝這種步槍,因此蕭雲貴將其命名為太平1855式步槍。
而楊成明手中的這把步槍與其他的標準型太平1855式步槍又略有不同,它是標準型之外的狙擊型,射程比標準型遠很多,射程能達到九百多米。
“楊成明!連長讓你過去一下!”一名傳令兵貓著腰從壕溝另一頭趕過來大聲道。
楊成明向壕溝內同排的戰友點點頭後,便貓著腰跟著那傳令兵去了,經過他們排長身旁時,那排長拍了拍楊成明的肩頭道:“好好幹小兔崽子,就你眼力好使,上去教訓一下這些狗清妖!”
楊成明有些糊塗起來,自己雖然是排裏唯一的狙擊手,但手中的槍是打不到三裏開外的清軍的,連長叫自己去有什麼用呢?
想了一會兒沒想明白,但他腳步沒有停下,片刻之後來到了連部,這裏一樣的是在壕溝裏,隻是這裏挖的寬敞許多。白天第二步兵團趕到這裏後,一營和二營就展開了短促突擊戰,想一舉突破清軍的防線,但清軍很頑強,前隊抵抗,後隊築壘,他們用八百多條人命換來了穩住陣腳。而太平軍這邊楊成明所在的三營並沒有在一旁休息觀看,他們的任務也是挖壕溝修壘牆,構築陣地,這是太平軍步兵操典中最基礎的規定,部隊每到一處必須考慮的首先就是布置陣地。
於是,當一營和二營突擊失效之後,團長果斷命令後撤到第三營的背後構築陣地,三營就在構築好的陣地上監視敵軍,結果三營不但仗沒打上,留下來吃完晚飯後就開始被清軍炮擊,全營上下都瞥了一肚子火。
楊成明到了連部,隻見這裏已經蹲滿了人,連訓導員也在,旁邊還有五個士兵也扛了槍蹲在地上,他們和自己一樣,都是連裏的狙擊手。
“好了,人到齊了,布置一下任務,今晚後半夜有夜襲任務,但今天下午一營和二營突擊戰後發現能突入到鎮裏的道路隻有這一條。”連長蹲在地上,指著地上一塊用泥土、石塊堆起來的簡易沙盤,在代表興安鎮的大石塊前麵劃了一條線後說道:“這條路適合展開兵力,但唯一的麻煩就是清妖的八門劈山炮被清軍部署在鎮裏幾處高地上,若是一旦開始夜襲,八門劈山炮封鎖這條路會造成很大傷亡。”